冻疮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保暖复温和保持干燥、药物治疗如未破溃用维生素E乳膏或冻疮膏、破溃用抗感染药物、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或氦-氖激光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皮肤薄嫩需遵儿科原则,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恢复慢且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保暖复温:冻疮多因寒冷引起,首先要脱离寒冷环境,迅速让受冻部位保暖复温。对于轻度冻疮,可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复温过程中受冻部位可能会有温热、舒适的感觉,但要避免用力揉搓受冻部位,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复温时更要密切关注水温及复温过程,防止意外。
2.保持干燥:复温后要保持受冻部位干燥,避免潮湿,因为潮湿会加重寒冷对皮肤的损伤。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受冻部位,然后让其自然风干,或者用宽松的衣物覆盖,保持通风干燥。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及时更换潮湿的尿布等,保持皮肤干爽。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维生素E乳膏:如果冻疮未破溃,可外用维生素E乳膏,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参与体内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从而对冻疮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儿童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且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冻疮膏:含有樟脑等成分,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冻疮未破溃者可使用,涂抹时要均匀薄涂于受冻部位。但要注意,儿童使用冻疮膏时需谨慎,避免误食,且如果皮肤有破损则不宜使用。
2.抗感染药物:如果冻疮部位出现破溃,为防止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当皮肤破溃后,细菌容易侵入引起感染,莫匹罗星软膏能抑制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软膏时要注意用量和使用频率,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三、物理治疗
1.红外线照射:可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受冻部位,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日1-2次。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速冻疮的愈合。儿童进行红外线照射时,要注意控制照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且要确保儿童在照射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移动导致受伤。
2.氦-氖激光治疗:氦-氖激光具有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通过激光的光化学效应,刺激细胞活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促进冻疮部位的愈合。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激光的能量和照射时间,儿童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乱动,保证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冻疮。在预防冻疮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儿童增添衣物,尤其是手部、脚部、耳部等易受冻部位。如果儿童发生冻疮,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的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式。例如,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要确保药物不会被误食,物理治疗时要密切监护,防止出现意外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皮肤血液循环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冻疮后恢复可能较慢。在治疗冻疮时,要更加注重保暖和局部护理,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冻疮,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治疗冻疮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促进冻疮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