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病难彻底根治可通过找避诱因、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控制症状减少复发,诱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环境、其他因素,药物有抗组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寻找并避免诱因
食物因素:部分患者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后可诱发荨麻疹。不同个体过敏原存在差异,可通过记录饮食日记来帮助发现可能的食物诱因,一旦明确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例如,对牛奶过敏者应避免饮用牛奶及食用含牛奶成分的糕点等。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磺胺等可能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荨麻疹。在使用新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皮疹等疑似药物过敏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
感染因素:病毒(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能诱发荨麻疹。积极治疗慢性感染病灶对荨麻疹的控制很重要,比如慢性鼻窦炎患者应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鼻窦炎。
环境因素: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可引起荨麻疹,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也可能诱发。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环境,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可减少外出时间,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其他因素: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精神紧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例如,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瑜伽、冥想等。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有效缓解风团和瘙痒症状。如西替利嗪,适用于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点;氯雷他定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同样能较好地控制症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对副作用较少,但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伴有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于常规治疗,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利弊,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荨麻疹的治疗药物选择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抗组胺药物可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品种,如西替利嗪滴剂等。同时,要注意寻找儿童特有的诱因,如某些儿童可能对特定的玩具材料过敏等,家长需仔细观察并避免接触。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荨麻疹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药物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分级不同,应确保用药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最小化。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使用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虽然目前难以彻底根治荨麻疹,但通过积极寻找并避免诱因、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