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统称成因包含尿液成分异常、泌尿系统局部因素及个体代谢与生活方式等类型有含钙、感染性、尿酸、胱氨酸结石症状因部位不同有腰部隐痛、肾绞痛、排尿中断等表现影响因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特殊人群中儿童需监测并保证饮水等妊娠期女性优先保守治疗老年人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
一、定义
尿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的统称,包括肾结石(肾脏内形成的结石)、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内的结石)、膀胱结石(膀胱内生成的结石)及尿道结石(尿道内形成的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二、成因
1.尿液成分异常:尿液中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成分排出过多,超出尿液溶解限度时,易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例如高钙血症患者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
2.泌尿系统局部因素:泌尿系统存在梗阻(如尿道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会导致尿液潴留,使尿液中晶体物质易沉积形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坏死组织等可作为核心促使结石形成。
3.个体代谢与生活方式: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钙代谢异常)、长期饮水过少致尿液浓缩、高嘌呤饮食(易引发尿酸结石)、缺乏运动等因素均与尿结石形成相关。
三、类型
1.含钙结石:约占尿结石的80%~84%,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磷酸钙,与尿液中钙、草酸等成分异常增高密切相关。
2.感染性结石:多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镁铵、磷酸钙等结晶沉淀形成结石。
3.尿酸结石:因尿酸代谢紊乱致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形成,常见于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嘌呤饮食者。
4.胱氨酸结石:为遗传性代谢疾病所致,因肾小管转运功能异常,使胱氨酸排出增多,易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四、症状表现
1.肾结石: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腰部隐痛、胀痛,结石活动时可引发肾绞痛,疼痛剧烈,伴血尿(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恶心呕吐等。
2.输尿管结石:典型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肾绞痛,疼痛沿输尿管走行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及会阴部,常伴血尿、尿频、尿急等。
3.膀胱结石:主要症状为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可继续排尿,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4.尿道结石: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滴沥,伴尿痛,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
五、影响因素
1.年龄:中老年人群因代谢功能减退、泌尿系统结构退变等因素,尿结石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尿结石相对少见,但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可增加其发病风险。
2.性别:男性尿道长且有生理性狭窄,同时激素等因素影响,尿结石发病率高于女性。
3.生活方式:饮水少致尿液浓缩,易促进结石形成;高盐、高动物蛋白饮食会增加尿钙、尿酸等排出,提升患病几率;缺乏运动者尿液中晶体物质更易沉积。
4.病史:有泌尿系统感染史者,细菌等易成为结石核心;患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因代谢紊乱增加尿结石发生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若存在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情况,需加强监测,保证充足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风险,且儿童尿结石治疗需优先考虑安全性,避免过度创伤性治疗。
妊娠期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及子宫压迫尿路等因素可能增加尿结石发生可能,需谨慎处理,优先采用保守缓解疼痛等非手术方式,同时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尿结石治疗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优先考虑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手段,如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尽量不急于手术,同时注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