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由细菌感染等引起,各年龄段可发病,表现为毛囊中心红色丘疹等,轻症外用抗生素药膏等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患病有不同注意事项;痤疮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少年,皮疹多样,轻度局部用药,中重度联合用药等,儿童孕妇老年人患痤疮有相应注意要点。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皮肤损伤、搔抓、高温多汗等因素易诱发,糖尿病患者等因免疫力相对低下也较易患毛囊炎,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可能与该部位皮肤的特点及常接触的病原菌有关,比如头皮毛囊炎可能与头皮皮脂腺分泌、卫生状况等相关。
痤疮: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皮脂腺分泌旺盛,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导管堵塞,皮脂排出受阻;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另外,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此外,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情绪紧张、内分泌紊乱等也可能影响痤疮的发生发展。
临床表现方面
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丘疹顶端有白色脓疱,皮疹大小相对较一致,可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等有毛囊分布的部位,单个毛囊炎一般症状相对局限,但若为多发且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痤疮:皮疹表现多样,有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粉刺是痤疮的早期表现,而炎症性的丘疹、脓疱等提示病情相对更活跃,严重的痤疮可能会遗留瘢痕、色素沉着等。
好发人群方面
毛囊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皮肤娇嫩易出现毛囊炎,成年人中从事某些职业(如经常接触沥青等)、皮肤易出汗不注意清洁的人、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更易患毛囊炎。
痤疮: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因为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旺盛,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到成年后痤疮可减轻或痊愈,但也有成年人患痤疮的情况,与自身内分泌失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治疗原则方面
毛囊炎:轻症毛囊炎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若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可口服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刺激。
痤疮: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治疗,轻度痤疮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如维A酸类(阿达帕林凝胶等)、过氧苯甲酰等;中度痤疮可联合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重度痤疮可能需要口服异维A酸等药物,但异维A酸有致畸等副作用,育龄期男女用药需避孕,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可结合光疗等物理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儿童患毛囊炎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保持皮肤清洁,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外用药物选择要温和,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外用抗生素;儿童痤疮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痤疮,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家长要避免给儿童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遗留瘢痕。
孕妇:孕妇患毛囊炎时,外用药物选择需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若病情需要口服药物,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风险;孕妇痤疮一般不建议口服异维A酸等有致畸风险的药物,以局部温和治疗为主,如外用温和的维A酸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患毛囊炎时,要注意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皮肤护理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外用药物使用要遵循医嘱;老年人痤疮较少见,若出现类似痤疮表现的皮疹,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如玫瑰痤疮等,明确诊断后进行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