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不同年龄人群腹泻程度和表现不同且生活方式可加重腹泻、腹痛部位多在下腹性质多样及既往肠道感染病史可增腹痛风险,有全身症状如部分患者发热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热,有其他症状如黏液脓血便为典型症状且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可增其可能、里急后重常见且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者易出现及长期久坐可加重该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是结肠炎常见症状之一,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结肠炎可能表现为频繁的稀便或水样便,可能与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炎症对肠道刺激更易影响其正常蠕动和吸收有关;成人结肠炎腹泻情况多样,有的患者每天腹泻数次,粪便中可能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约有80%-90%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多为糊状,重者可呈稀水样。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加重腹泻症状,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肠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和消化功能。
2.腹痛
腹痛部位多为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儿童结肠炎患者腹痛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人则能较清晰描述腹痛情况。一般来说,腹痛往往在排便前加重,排便后部分缓解。在克罗恩病导致的结肠炎中,腹痛可能更具特征性,常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且疼痛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
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肠道感染病史等,可能增加结肠炎发生腹痛的风险,因为既往的肠道炎症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为后续结肠炎的腹痛等症状埋下隐患。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儿童结肠炎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高热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例如在一些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能会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这往往提示炎症处于较活跃的状态。研究发现,约10%-20%的结肠炎患者会伴有发热症状。
生活方式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在结肠炎时出现发热,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身体更易受到炎症的影响而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
三、其他症状
1.黏液脓血便
这是结肠炎较典型的症状之一,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脓血。黏液一般是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的产物,脓血则是肠道黏膜受损出血后与粪便混合的结果。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通过粪便的外观等情况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存在黏液脓血便。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黏液脓血便是常见表现,几乎所有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黏液脓血便。
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出现黏液脓血便提示结肠炎的可能性增加,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肠道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2.里急后重
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这种症状在结肠炎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的结肠炎患者更容易出现里急后重。对于老年结肠炎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可能本身就有所减退,里急后重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为频繁的便意和排便不尽感会干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休息。有研究统计,约30%-50%的结肠炎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症状。
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里急后重的感觉,因为久坐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排空,使肠道内的刺激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加重里急后重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