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内部因素有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慢性疾病、不同年龄因素影响外部因素有环境因素中气候变化和接触过敏原、生活方式因素中皮肤护理不当、穿着因素、精神因素可诱发或加重。
一、湿疹的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二、湿疹的病因
(一)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那么个体患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等,使皮肤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湿疹。
2.免疫异常:免疫系统的紊乱在湿疹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失衡等免疫反应异常可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比如,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时,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和发展。
3.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与湿疹相关,如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些慢性疾病可通过影响机体的整体状态,间接引发或加重湿疹。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从而与湿疹的发生相关。
4.年龄因素
婴幼儿: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皮肤较薄,角质层含水量较低,皮肤的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湿疹。而且婴幼儿的饮食、接触的环境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如食用牛奶、接触某些化纤材质的衣物等。
成年人:成年人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引发湿疹。另外,一些慢性的生活方式问题,如长期熬夜等,也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逐渐老化,皮肤的屏障功能减退,水分流失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也不如年轻人,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湿疹,且湿疹往往更容易反复发作,恢复相对较慢。
(二)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可能诱发湿疹。例如,在寒冷干燥的季节,皮肤的水分更容易流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容易引发湿疹;而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出汗多,局部环境潮湿,也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接触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长期接触尘螨后,皮肤可能会出现湿疹样的改变。另外,一些食物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用后可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湿疹的发生。
2.生活方式因素
皮肤护理不当:过度清洁皮肤,如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频繁洗澡等,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容易引发湿疹。例如,每天多次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澡,会使皮肤的油脂被过度清除,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进而诱发湿疹。
穿着因素:穿着不恰当的衣物也可能诱发湿疹。例如,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由于化纤材质不透气且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而穿着过紧的衣物,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也可能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湿疹。例如,工作压力大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患湿疹的概率可能高于精神状态较为放松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