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眼袋有内切法和外切法,前者经结膜入路去脂肪适用于年轻且皮肤弹性好者,后者经皮肤切口去脂肪及松弛皮肤适用于中老年人;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和做好眼部准备;术后要管理肿胀疼痛、护理伤口、注意生活方式;年轻人要注意术后护理防复发,老年人要密切观察伤口、控制基础病、避免剧烈运动。
原理:经下眼睑结膜入路,切口位于结膜面,通过仪器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这种方法皮肤表面无切口,术后肿胀轻,恢复快。适用于单纯眶隔脂肪膨出、下睑皮肤弹性较好的年轻人群。因为年轻人下睑皮肤弹性尚可,仅靠脂肪膨出导致眼袋,内切法能精准去除脂肪,且外观无瘢痕。
手术过程:患者平卧,眼部消毒铺巾后,在结膜面做2-3mm的横行切口,用器械分离眶隔脂肪后取出适量脂肪,然后缝合切口。
外切法去眼袋
原理:经下眼睑皮肤切口,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和松弛的下睑皮肤、眼轮匝肌。适用于中、老年人,他们不仅有眶隔脂肪膨出,还伴有下睑皮肤松弛。外切法可以同时解决脂肪和皮肤松弛问题,能达到较好的紧致效果。
手术过程:患者平卧,设计切口线后,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眼轮匝肌,分离眶隔,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和松弛的皮肤,然后缝合切口。
手术前的准备
身体状况评估
年龄因素:年轻人进行内切法时,要评估其皮肤弹性和脂肪情况;老年人做外切法时,需详细检查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确保身体能耐受手术。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手术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增加手术风险。
病史: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能进行手术,因为手术中可能出血不止。有眼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需要先治疗感染,治愈后再考虑手术,否则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眼部准备
手术前要避免眼部化妆,清洁眼部周围皮肤,防止细菌带入手术区域引起感染。一般会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周围皮肤。
手术后的护理
肿胀与疼痛管理
术后眼部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通常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肿胀,在术后48小时内,可每隔2-3小时冷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低,防止冻伤眼部皮肤。对于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止痛,如果疼痛较明显,可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但不会给出具体的药物使用剂量等指导。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内切法的结膜切口一般不需要拆线,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外切法的皮肤切口需要定期换药,一般术后5-7天拆线。在恢复期间,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休息:术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一般建议休息1-2周。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眼部消肿。
饮食:术后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眼部肿胀和疼痛。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有利于伤口愈合。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年轻人
年轻人做内切法去眼袋后恢复更快,但也要注意术后的眼部休息和护理,避免因为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眼袋复发。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因为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眼袋形成的重要原因,即使做了手术,若不注意生活方式,眼袋可能再次出现。
老年人
老年人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因为老年人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血糖,防止因为基础疾病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并且,老年人在恢复期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升高影响眼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