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水肿、充血、出血或坏死等表现,临床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分急性和慢性,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预后良好经及时支持对症等治疗可恢复,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难度大、病死率较高,慢性胰腺炎是慢性进展性炎症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损害、治疗复杂难完全治愈,治疗原则依类型而异,轻症急性胰腺炎一般及药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抗感染等,慢性胰腺炎病因及对症治疗,需考虑患者个体因素采取个体化方案。
一、胰腺炎的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二、胰腺炎的分类及特点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及时的支持、对症等治疗后可在1-2周内恢复。其特点是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病变程度较轻,常表现为胰腺水肿,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多可缓解。例如,对于因短期大量饮酒后引发的轻症急性胰腺炎,经过上述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较快康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较重,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等,病死率较高。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早期的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部分重症患者也可救治成功。不过相对轻症来说治疗难度更大,住院时间更长,花费也更多。
2.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其病程较长,治疗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消化不良、脂肪泻等)和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等。治疗上需要综合多方面,包括去除病因(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缓解疼痛、改善胰腺功能等,但难以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管理。
三、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
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胀。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需要准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药物治疗:常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对于有腹痛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儿童患者止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呼吸等的药物。
重症急性胰腺炎:
液体复苏:早期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是关键,以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根据体重等精确计算。
脏器功能支持:如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进行机械通气,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能需要血液净化等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胰腺坏死继发的感染。
2.慢性胰腺炎
病因治疗:如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必须严格戒酒;有胆道结石等胆道疾病的,需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对于儿童慢性胰腺炎,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因。
对症治疗:对于腹痛的患者,可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补充胰酶制剂;对于内分泌功能不全出现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按照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进行管理,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更加精细,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
总体来说,轻症急性胰腺炎相对好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难度较大,预后差异较大;慢性胰腺炎治疗较为复杂,难以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管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饮酒、饮食等)、病史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