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伴便血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性痢疾(各年龄段可发病,儿童易感染,志贺菌感染,左下腹痛、黏液脓血便等)、肠结核(中青年多见,多继发于肺结核,右下腹隐痛、腹泻便秘交替、低热盗汗等);非感染性因素中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20-40岁多见,左下腹或下腹隐痛、黏液脓血便等)和克罗恩病(15-30岁多见,右下腹或脐周隐痛、糊状便等);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突发左下腹或脐周绞痛、便血等;结直肠肿瘤中结肠癌(40-60岁多见,定位不确切隐痛、暗红色便血等)、直肠癌(40岁左右多见,下腹隐痛、鲜红色或暗红色便血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性痢疾
1.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更易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是志贺菌感染引起,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
2.症状表现:患者多有腹痛,多为左下腹痛,伴有黏液脓血便,同时可伴有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3.病史关联:有食用不洁食物或接触痢疾患者的病史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二)肠结核
1.年龄与性别影响:中青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常继发于肺结核。
2.症状表现:腹痛多为右下腹隐痛或钝痛,可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多为少量便血。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等。
3.病史关联:有肺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者易患肠结核。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
年龄与性别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症状表现: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常有黏液脓血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大量便血。还可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发热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多发性浅溃疡等。
病史关联: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2.克罗恩病
年龄与性别影响: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症状表现: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隐痛,间歇发作,可伴有腹泻,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便,但病情活动时可出现便血。患者还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等。
病史关联: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病程迁延,难以根治。
(二)缺血性肠病
1.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因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如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2.症状表现:腹痛为突发的左下腹或脐周绞痛,随后出现便血,便血可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表现。腹部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3.病史关联: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病史者易发生缺血性肠病。
(三)结直肠肿瘤
1.结肠癌
年龄与性别影响: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症状表现:腹痛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随后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变细等。还可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病史关联:有结肠癌家族史、腺瘤性息肉病史等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2.直肠癌
年龄与性别影响: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表现:腹痛多为下腹隐痛,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同时可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结肠镜及病理活检可确诊。
病史关联:有直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病史者可能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