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胃痛时,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体位、按摩缓解,若胃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呕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饮食要注意适宜食物选择与禁忌食物规避,改变体位要选择舒适体位且动作轻柔,按摩要掌握正确方法及禁忌情况,就医前要记录胃痛详细情况并如实反馈。
一、调整饮食
1.适宜食物选择:
对于因进食不当引起的胃痛,可适当饮用温热水,水温一般以37℃-40℃为宜,能起到温暖胃部、缓解痉挛的作用,研究表明适量温水可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减轻胃痛感。还可选择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苏打饼干,其含有的碳酸氢钠能中和部分胃酸,缓解因胃酸刺激胃黏膜导致的胃痛,一般食用2-3片即可。
年龄较小的儿童出现胃痛时,要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小米粥易于消化,能减轻胃部负担,且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身体提供能量,缓解因饥饿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
2.禁忌食物规避: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痛症状。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加重胃痛。
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的人群,如胃溃疡患者,还要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过冷食物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的血液供应,而过热食物会烫伤胃黏膜,都不利于胃痛缓解。儿童则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坚果、年糕等,防止加重胃部消化负担。
二、改变体位
1.舒适体位选择:
采取屈膝侧卧的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痛。这种体位能放松腹部肌肉,减轻胃部的压力。对于成年人,在床上或沙发上采取屈膝侧卧,一般屈膝1-2个90°角,能使胃部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
儿童出现胃痛时,可将其轻轻抱起,让儿童身体稍微前倾,头部靠在成人肩部,这样的体位也有助于减轻胃部不适,因为前倾姿势能改善胃部的排空情况,减轻胃内压力。
2.体位调整注意事项:
调整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剧烈动作加重胃痛。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有腰部疾病的人群,调整体位更要缓慢,防止引发其他部位的不适。儿童调整体位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伤害到儿童。
三、按摩缓解
1.正确按摩方法:
成人可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法,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按摩,力度适中,频率每分钟10-15次,每次按摩10-15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研究显示,顺时针按摩腹部可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胃痛。
儿童按摩时,手法要更轻柔,可采用环形按摩,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在儿童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力度以儿童感觉舒适为准,每次按摩5-10分钟即可。
2.按摩禁忌情况:
如果胃痛是由胃肠道穿孔等急腹症引起,则不能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按摩时要注意避开手术部位,防止引起不适。儿童若有腹部外伤等情况,也不宜进行按摩。
四、就医评估
1.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胃痛持续不缓解,如超过30分钟以上,或者伴有呕吐、呕血、黑便、发热、剧烈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胃溃疡穿孔、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例如出现呕血时,说明可能有胃内出血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对于儿童出现胃痛,若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且无法安抚、腹部明显膨隆等情况,也要尽快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及时明确病因。
2.就医前的注意事项:
就医前要尽量记录胃痛的详细情况,包括疼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刺痛、胀痛等)、是否有诱发因素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对于成年人,要如实向医生反馈自身情况,包括既往病史等;儿童则由家长详细向医生描述儿童的症状表现、发病过程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