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疼痛多在上腹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呈隐痛等且有餐后痛规律,还可有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患者有体重变化、精神症状,并可出现出血(少量大便隐血、多量黑便呕血及贫血等)、穿孔(突发剧烈刀割样腹痛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发热等)、幽门梗阻(餐后饱胀频繁呕吐大量宿食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等并发症,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病史者易出现相关表现。
疼痛部位: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等。疼痛部位一般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不同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胃溃疡可能疼痛部位描述不太准确,但也会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老年人可能痛觉迟钝,疼痛表现不典型。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可能疼痛更容易发作且部位相对固定。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疼痛部位相对固定。
疼痛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出现,疼痛特点为餐后痛。一般进食后0.5-1小时开始出现疼痛,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这样的规律。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规律不典型,比如部分老年人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反酸、烧心:由于胃酸分泌增多,患者可出现反酸,即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腔,有酸味;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多在餐后明显,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表达不清,更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生活方式不良者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有胃溃疡病史者如果病情活动,反酸烧心症状可能加重。
恶心、呕吐: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一般为非喷射性呕吐。如果呕吐频繁,可能提示溃疡引起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儿童胃溃疡出现呕吐时要警惕幽门梗阻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老年人如果频繁恶心呕吐,要考虑是否有病情变化,比如溃疡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全身症状
体重变化:长期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这是因为患者可能因疼痛影响进食,导致摄入热量不足,加上疾病消耗等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胃溃疡导致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老年人如果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要排查是否有癌变等情况。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的胃溃疡患者更易出现体重变化。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不佳、焦虑等症状,因为长期的疼痛和不适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为身体不适出现烦躁等情绪;老年人可能因为对疾病的担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病史较长的胃溃疡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
并发症相关表现
出血:如果胃溃疡并发出血,少量出血时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黑便,大便呈黑色、柏油样,质地黏稠;严重出血时可出现呕血,呕吐物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同时可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表现。老年人发生出血时,由于机体代偿能力差,可能很快出现休克等严重表现;儿童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严重。有胃溃疡病史且近期饮食不节、情绪激动等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穿孔:胃溃疡穿孔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腹,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立位腹部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儿童胃溃疡穿孔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快;老年人穿孔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有胃溃疡病史且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的患者容易诱发穿孔。
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呕吐物为大量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严重幽门梗阻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儿童幽门梗阻多由溃疡炎症水肿引起,老年人可能由溃疡瘢痕导致。有胃溃疡病史且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易出现幽门梗阻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