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患者表现因幼虫移行和成虫寄生肠道而异,幼虫移行可致肺部炎症及全身症状,成虫寄生肠道有消化系统症状、过敏表现、异食癖等,且不同人群感染后表现有差异,还可引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一、幼虫移行引起的表现
1.肺部症状: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1-2周左右出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偶可带血,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部分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浸润性病变,这是因为幼虫在肺部移行导致局部炎症及过敏反应,研究表明约有90%的蛔虫感染患者在幼虫移行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荨麻疹等全身过敏症状。这是由于幼虫移行过程中释放的物质引起全身免疫反应,一般随着幼虫在肺部发育成熟并向肠道移行,全身症状会逐渐缓解。
二、成虫寄生肠道引起的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脐周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反复发作。这是因为成虫在肠道内寄生,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痉挛。儿童患者腹痛可能较为明显,且由于儿童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表现为不定时的哭闹等。
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成虫在肠道内寄生,占据一定空间,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等表现。
腹泻或便秘:患者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泻,大便中可含有不消化食物;也可能出现便秘,这与蛔虫在肠道内的寄生状态影响肠道蠕动有关。一般来说,轻度感染时可能以腹痛、食欲不振为主,重度感染时肠道功能紊乱更明显,腹泻或便秘的表现更为突出。
2.过敏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症状。这是因为蛔虫分泌的代谢产物作为过敏原,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例如,有研究发现约10%-20%的蛔虫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表现。
3.异食癖:少数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可出现异食癖,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可能与蛔虫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或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并发症相关表现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蛔虫具有钻孔习性,当肠道环境发生改变(如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时,蛔虫可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绞痛,疼痛呈阵发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患者辗转不安,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这是因为蛔虫阻塞胆道,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
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大量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患者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团块,按压时团块可变形。严重的蛔虫性肠梗阻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蛔虫性胰腺炎:蛔虫进入胰腺导管,可引起胰腺炎症,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类似急性胰腺炎,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尿淀粉酶可升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蛔虫病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感染蛔虫,且幼虫移行引起的肺部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同时儿童出现异食癖、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有所变化,感染蛔虫后表现可能与平时略有不同;有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注意饮食卫生、居住环境卫生差等)的人群感染蛔虫的几率更高,感染后表现可能更典型或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更高;有既往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感染蛔虫后肠道功能紊乱可能更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相对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