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疙瘩情况,可能是夏季皮炎、痱子、虫咬皮炎等原因导致。需通过调节环境、清洁皮肤、选择合适穿着进行一般处理,针对不同情况局部用炉甘石洗剂、痱子粉、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护理。儿童用外用药需谨慎,户外活动要防蚊;老年人要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注意室内温度适宜。
一、可能的原因
1.夏季皮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尤其对于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外界刺激影响。
生活方式:长时间处于炎热、潮湿环境,出汗多且汗液不易蒸发,皮肤长时间受到汗液刺激,易引发夏季皮炎,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疙瘩的情况。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高湿度环境,皮肤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使表皮内张力增加,导致导管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2.痱子
年龄因素:儿童相对更易长痱子,因为儿童汗腺功能发育不完善,出汗后不易散热。婴儿的皮肤娇嫩,汗腺更易堵塞。
生活方式:在炎热天气里,穿过多过厚衣物、长时间处于高温不通风环境,会使汗液分泌过多且不易散发,从而长痱子,表现为皮肤瘙痒起红疙瘩,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脓疱等。
发病机制: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潴留,汗腺导管破裂后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炎症反应。
3.虫咬皮炎
年龄因素:儿童和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生,儿童皮肤更暴露,接触蚊虫等昆虫的机会多。
生活方式:在夏季户外活动增多,若身处草丛、树林等蚊虫较多环境,被蚊虫、螨虫、臭虫等叮咬后,易引发虫咬皮炎,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疙瘩,叮咬处常伴有红肿、风团样丘疹等。
发病机制:昆虫叮咬人体时,将唾液注入皮肤,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皮疹,表现为瘙痒、红疙瘩等。
二、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可使用空调等设备将室温调节至适宜范围,如26℃-28℃,减少出汗。对于儿童,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
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儿童皮肤更娇嫩,应选择温和的儿童专用沐浴产品,清洁后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穿着选择:穿着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利于汗液蒸发,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儿童衣物要选择柔软、舒适的纯棉材质,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2.局部护理
夏季皮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避免误入眼、口等部位。若皮肤有渗出,可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
痱子:局部可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对于儿童长痱子,保持皮肤干燥是关键,可在洗澡后扑痱子粉。若痱子出现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但儿童使用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虫咬皮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具有抗炎、止痒作用。儿童使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也可使用清凉油等缓解瘙痒,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避免涂抹过多,防止误入眼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薄嫩,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使用炉甘石洗剂时,要轻轻涂抹,防止弄破皮肤引起感染。对于婴儿,长痱子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抓破皮肤继发感染。
儿童在夏季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涂抹儿童专用驱蚊液等,减少虫咬的机会。
2.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夏季皮炎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以免加重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若皮肤瘙痒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不当加重病情。
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预防夏季皮炎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