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症状因人而异常见上腹部不适包括疼痛、胀满感,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有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其他症状有黑便或潜血阳性、长期慢性出血致贫血相关表现,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以防病情恶化。
一、上腹部不适
(一)疼痛
糜烂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较为常见,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其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轻,仅表现为腹部的不适感;而有些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的发作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这与个体的病情差异以及胃酸分泌等因素有关。例如,部分患者进食后,食物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发疼痛加剧;而有些患者可能在空腹时感觉上腹部疼痛更为明显。
(二)胀满感
患者还常出现上腹部胀满的感觉,感觉胃部饱胀,即使进食很少量的食物也会有饱腹感。这是因为胃黏膜的糜烂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导致患者产生胀满不适。这种胀满感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在进食后加重,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体验,影响其食欲和生活质量。
二、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一)食欲减退
由于胃黏膜的糜烂,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不仅会导致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康复,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拒食、挑食等;成年患者则可能明显感觉对食物没有以往的兴趣。
(二)嗳气、反酸
嗳气是指胃内气体反流至食管、口腔,患者会不自觉地打出气体。反酸是指胃酸反流至口腔,患者感觉口腔中有酸味。这是因为糜烂性胃炎会导致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紊乱,胃酸分泌失调,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也受到影响,使得胃酸和气体容易反流。例如,夜间睡眠时,由于体位的变化,更容易出现反酸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嗳气、反酸的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且更难缓解。
(三)恶心、呕吐
部分糜烂性胃炎患者会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呕吐。恶心、呕吐的发生与胃黏膜的炎症刺激、胃排空障碍等因素有关。如果呕吐较为频繁,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频繁的恶心、呕吐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其他症状
(一)黑便或潜血阳性
当胃黏膜糜烂导致较明显的出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黑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后,血红蛋白被分解,形成黑色的物质随粪便排出。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黑便,但通过粪便潜血试验可发现潜血阳性,提示有少量出血的情况。出血的发生与胃黏膜糜烂的程度有关,糜烂较严重的部位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即使是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更容易被检测到潜血阳性,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二)贫血相关表现(若长期慢性出血)
长期慢性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因为慢性失血会使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格外重视。
总之,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因人而异,但以上所述的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出血相关表现等是较为常见的。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糜烂性胃炎,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