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脑疫苗后部分受种者会发烧,这是常见疫苗反应,发生概率因疫苗种类、个体差异等不同,多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多为低热,少数中度发热,极少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烧有差异,婴幼儿更易发烧且耐受性差,儿童青少年发生率低、幅度小,发烧时可能伴轻微乏力、头痛等,要密切观察,持续不缓解或有严重症状需就医。有基础疾病和过敏体质人群接种后发烧需特别注意,有基础疾病者要谨慎处理,过敏体质者需观察并及时应对异常情况。
一、发烧的发生概率及特点
1.发生概率:一般来说,乙脑疫苗接种后出现发烧的比例因疫苗种类、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减毒活乙脑疫苗接种后,约有一定比例的儿童可能出现发热情况,通常在10%-30%左右,但这也会因儿童个体免疫状态等存在差异。
2.特点
时间:大多发生在接种后1-2天内。一般是接种疫苗后的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开始出现体温升高情况。
体温范围:多数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可达38.5℃-39℃左右,极少数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
二、不同年龄人群接种后发烧的差异及应对
1.婴幼儿
差异: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接种乙脑疫苗后相对更易出现发烧情况。而且婴幼儿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体温升高时可能更易出现不适表现。例如,6个月-3岁的幼儿接种后,发烧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年龄段儿童略高一些。
应对:如果是低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如解开宝宝过多的衣物,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同时要让宝宝多喝温水,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如果体温超过38.5℃,由于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退热药物等处理。
2.儿童及青少年
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系统逐渐趋于成熟,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烧的发生率相对婴幼儿会低一些,且体温升高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小。例如,5-15岁的儿童接种后,出现高热的情况相对较少。
应对:低热时同样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若体温较高,在排除其他严重疾病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药品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药物的剂型等可能有所不同。
三、发烧时的其他伴随表现及处理原则
1.伴随表现
除了发烧外,部分受种者可能还会伴有轻微的乏力、头痛等表现。一般这些症状相对较轻,会随着体温恢复正常而逐渐缓解。
2.处理原则
当出现发烧等情况时,首先要密切观察受种者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仍未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带受种者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是否有其他疾病导致的发热等情况,避免延误病情。
四、特殊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烧的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或成人,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发烧时更要谨慎处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发热情况下加重病情或相互影响。对于这类人群,在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接种后要密切监测体温及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若出现发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等。
2.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发烧时,要警惕可能同时出现过敏相关的其他表现。例如可能会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发烧并伴有其他过敏相关症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治疗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同时告知医生过敏史等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