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有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及与病史相关表现,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CT、B超)和实验室检查(胸腔穿刺抽液检查及血液检查),X线少量积液肋膈角变钝,中等量呈外高内低弧线,大量致纵隔移位;CT可更清显示积液量、部位及病因;B超可定位、引导穿刺且无辐射。胸腔穿刺抽液检查外观、细胞计数、生化、病原学有不同表现,血液检查可从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辅助判断。
一、胸腔积液的症状
(一)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成年人:少量胸腔积液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积液增多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扩张和气体交换,严重时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还可能有胸痛,多为刺痛,与呼吸运动相关,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重;部分患者会有咳嗽症状,一般为刺激性咳嗽。
儿童:小儿胸腔积液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婴幼儿不会表达胸痛,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由于儿童胸廓柔韧性较好,大量胸腔积液时呼吸困难表现可能相对成年人不典型。
(二)与病史相关的表现
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若患者本身有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能会有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等表现;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时,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二、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时,患侧肋膈角变钝;中等量胸腔积液时,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致密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线;大量胸腔积液时,患侧胸腔大部分呈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于儿童,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要权衡检查必要性与辐射风险。
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和部位,还可发现肺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有助于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比如是否存在肺癌导致的胸腔积液,CT能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对于婴幼儿,胸部CT检查需谨慎操作,固定好患儿,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检查失败或增加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B超检查:可定位胸腔积液的位置,引导胸腔穿刺抽液,能发现少量的胸腔积液,而且对人体无辐射,适合多次检查,在儿童胸腔积液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准确评估积液量及帮助选择穿刺点。
(二)实验室检查
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渗出液可呈草黄色、血性、脓性等。比如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渗出液多为草黄色,化脓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多为脓性。
细胞计数: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6/L\),渗出液细胞数常多于\(500×10^6/L\);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早期,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腔积液等。
生化检查:漏出液蛋白含量低于\(30g/L\),渗出液蛋白含量高于\(30g/L\);漏出液乳酸脱氢酶(LDH)低于\(200U/L\),渗出液LDH高于\(200U/L\),且胸腔积液LDH/血清LDH比值大于\(0.6\)提示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时常常升高,可大于\(40U/L\),而恶性胸腔积液时ADA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病原学检查:若怀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进行结核杆菌涂片及培养;若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细菌涂片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有助于针对性选择抗生素治疗;对于儿童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时要注意样本采集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可能有贫血等表现;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漏出性胸腔积液,比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对判断胸腔积液是否为肿瘤性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