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症状因出血速度、量等不同而异,有呕血与黑便、头晕乏力心慌等全身症状、血压脉搏变化、体温变化等,儿童胃出血少见且伴哭闹拒食等,老年人对失血耐受性差易诱发其他病加重,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具规律性且肝硬化者伴相关表现加重。
胃出血的症状表现因出血的速度、出血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呕血与黑便:
呕血: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多,血液经食管呕出,可表现为呕血。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速度等因素,若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出的血则呈咖啡渣样。比如,胃溃疡患者若出现较大血管破裂导致急性胃出血,可能会出现呕血症状,出血量大时可呕出较多鲜红色血液。
黑便:这是胃出血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铁元素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黑色,且大便质地黏稠,形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会出现黑便。例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生出血时,血液流入肠道会导致黑便的出现。
头晕、乏力、心慌等全身症状:
头晕:当胃出血量较多时,会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尤其是在突然站立等体位改变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比如,一位慢性胃出血患者长期失血,突然起身时可能会感到明显头晕。
乏力:由于机体缺血缺氧,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例如,胃出血患者可能会感到四肢酸软,难以进行日常的体力活动。
心慌:为了弥补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心脏会加快搏动,患者可自觉心慌,心率可能会增快。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心慌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甚至可能诱发心脏方面的不适。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的胃出血患者,可能会因心慌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其他症状:
血压、脉搏变化:在出血初期,机体可能会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血压和脉搏的相对稳定,但随着出血量的进一步增加,血压会下降,脉搏会变得细数。例如,大量胃出血时,收缩压可能会低于正常范围,脉搏频率会加快且较弱。
体温变化:部分患者在出血后会出现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可能与出血后机体的吸收热等因素有关。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感染迹象,需要考虑是否合并有感染等情况。比如,胃出血患者如果同时合并了腹腔感染,可能会出现高热。
不同人群胃出血症状的特点:
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胃出血时除了可能出现黑便、呕血外,还可能伴有哭闹不安、拒食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大便性状等情况,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大便颜色异常等,应高度警惕胃出血的可能。比如,患有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儿童,可能会在进食后出现呕吐,严重时可能伴有胃出血,出现黑便等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可能与动脉硬化、胃溃疡、胃癌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即使出血量不是很大,也可能较快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晕、乏力等更为严重,而且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胃出血可能会诱发其他基础疾病的加重,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例如,老年胃溃疡患者发生胃出血时,可能很快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同时本身有高血压的老人可能会因血压波动而病情加重。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的人群,出现胃出血时症状可能相对更具规律性,比如胃溃疡患者可能在原有上腹部疼痛的基础上,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有肝硬化等病史的人群,胃出血可能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肝硬化相关的表现,如腹水、黄疸等加重的情况。比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胃出血时,可能会发现腹水增多、黄疸加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