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关注不同年龄段支气管扩张病因、现病史中症状表现及生活方式、既往史中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相应体征;实验室检查的痰液检查能通过涂片及培养找致病菌,血液检查的血常规和血清学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的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增粗等表现、典型表现为特定阴影,胸部CT的HRCT是重要诊断方法可明确病变情况;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怀疑支气管扩张但影像学不典型者,可明确病因及进行相关检查。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可能不同,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感染、先天性因素等有关,如儿童时期患过百日咳、麻疹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能增加支气管扩张风险;成人则可能与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吸烟、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痰液量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及晚上卧床时咳嗽、咳痰量增多;反复咯血,咯血量可多可少,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还可伴有呼吸困难、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合并感染,体温可升高。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患支气管扩张的风险增加,因为吸烟可损伤气道黏膜,影响纤毛运动,降低局部抵抗力,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2.既往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尤其是反复的肺炎、肺结核等病史,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发支气管扩张。
二、体格检查
1.肺部体征:早期或病变较轻时可无异常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可在病变部位听到固定而持久的湿性啰音,部分患者可伴有哮鸣音,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绀、杵状指(趾)等,杵状指(趾)多在长期慢性缺氧的情况下出现,儿童患者出现杵状指(趾)需高度重视,可能提示存在慢性肺部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
涂片及培养: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致病菌,痰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例如,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通过痰培养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儿童患者血常规变化需结合其年龄特点进行判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作为感染的辅助判断指标。
血清学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球蛋白异常等情况,对于免疫缺陷相关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轻症患者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
典型表现:病变进展后可出现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阴影,可见多个不规则的环状透亮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可出现液平面。儿童胸部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应在必要时进行,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胸部CT检查
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扩张,柱状扩张表现为支气管管径均匀增粗,远端逐渐变细;囊状扩张表现为支气管末端呈囊状膨大,成串或成簇的囊状阴影;曲张状扩张表现为支气管管径粗细不均,呈念珠状。HRCT对儿童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更好地评估病变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在病情需要时应合理安排CT检查。
五、支气管镜检查
1.适应证:对于怀疑支气管扩张,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有无支气管内异物、肿瘤等阻塞性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扩张,同时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儿童行支气管镜检查需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评估心肺功能等,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2.检查目的:直接观察支气管内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如发现支气管内有异物、肿瘤等病变,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