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睾丸疼痛可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附睾炎(多由病菌经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症状为患侧睾丸等疼痛肿大伴全身症状)、睾丸炎(常见由腮腺炎病毒等引起,症状为睾丸迅速肿胀疼痛伴全身症状)、前列腺炎(致病菌经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可致睾丸牵涉痛,有排尿症状)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睾丸扭转(因睾丸与精索连接异常致扭转阻断血供,青少年高发,症状为突发一侧睾丸剧烈疼痛伴相关症状)、精索静脉曲张(因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致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中青年多见,症状为患侧阴囊坠胀疼痛伴相关情况)、外伤(阴囊受撞击等致睾丸组织损伤,症状为睾丸局部疼痛肿胀等)、睾丸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症状为睾丸逐渐肿大质地变硬伴相关疼痛)。
一、感染性因素
(一)附睾炎
1.发病机制:多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性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久坐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比如长期久坐会影响生殖系统血液循环,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受病菌侵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群体均有患病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
2.症状表现:患侧睾丸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囊、腹股沟区,同时附睾肿大、触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二)睾丸炎
1.发病机制:常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腮腺炎患者可并发睾丸炎,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4-6天出现。细菌感染也可导致睾丸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血液或淋巴系统侵入睾丸。不同年龄段男性都可能患病,儿童患腮腺炎后发生睾丸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腮腺炎病史或泌尿系统感染史的男性更易患睾丸炎。
2.症状表现:睾丸迅速肿胀、疼痛,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阴囊皮肤红肿,睾丸质地变硬。
(三)前列腺炎
1.发病机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可经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进而可能影响睾丸出现牵涉痛。长期憋尿、久坐、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几率,中老年男性相对更易患前列腺炎,但其他年龄段男性也有发病可能,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男性患病风险更高。
2.症状表现:除会阴部、下腹部疼痛外,可出现睾丸放射性疼痛,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睾丸扭转
1.发病机制:多是由于睾丸与精索的连接异常,剧烈运动或阴囊受到外力撞击时,睾丸发生扭转,导致精索血管扭曲,阻断睾丸血液供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是高发人群,睡眠中突然发生睾丸疼痛要高度警惕睾丸扭转。
2.症状表现:突发一侧睾丸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可伴有阴囊红肿,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精索静脉曲张
1.发病机制:因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长期站立工作、久坐等生活方式可加重病情,中青年男性多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更为常见,有家族遗传史的男性患病风险可能更高。
2.症状表现:患侧阴囊坠胀、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站立过久或行走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睾丸萎缩、精子质量下降等情况。
(三)外伤
1.发病机制:阴囊受到撞击、踢伤等外伤时,可导致睾丸组织损伤,引起疼痛。任何年龄段男性都可能因外伤导致睾丸疼痛,从事剧烈运动或职业易接触危险物品的男性外伤风险较高。
2.症状表现:根据外伤程度不同,表现为睾丸局部疼痛、肿胀,严重时可出现淤血、血肿,若损伤严重可能影响睾丸功能。
(四)睾丸肿瘤
1.发病机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隐睾等因素有关,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风险比正常下降至阴囊内的睾丸高20-40倍。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中青年男性相对多见。
2.症状表现:睾丸逐渐肿大,质地变硬,一般无明显疼痛,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阴囊坠胀、隐痛,若肿瘤内出血、坏死可引起剧烈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