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保暖与多饮水,对症治疗有止咳(无痰或痰少用镇咳药、有痰不易咳出用祛痰药)、平喘(伴气喘用支气管舒张剂等),病毒感染大多对症治疗、免疫低下等特定情况用抗病毒药,细菌感染有证据时选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要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氧疗,缓解期需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接种。
一、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营造温暖舒适的休息环境尤为重要,能减少因寒冷导致的呼吸道痉挛等情况。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每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这样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二)对症治疗
止咳:如果咳嗽无痰或痰少,可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但儿童使用镇咳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恰当使用镇咳药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导致痰液潴留,加重病情。如果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药,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平喘:对于伴有气喘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如果是儿童哮喘-样支气管炎,可根据病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规范和剂量要求。
(三)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大多数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有特定病毒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等。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若怀疑流感病毒感染,应尽早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若有细菌感染证据,如白细胞升高、咳脓痰等,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需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对于儿童,要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和耐受性的影响,选择安全性高且适合儿童的抗生素。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如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但需注意18岁以下禁用)等。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镇咳、祛痰、平喘:镇咳药物可选用右美沙芬等,祛痰药物可选用溴己新等,平喘药物可选用茶碱类(如氨茶碱,但儿童慎用)、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平喘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氨茶碱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心律失常等,需密切观察。
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氧疗,可通过鼻导管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氧疗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避免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二)缓解期治疗
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戒烟是最重要的缓解期治疗措施。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戒烟可以减轻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痰液分泌,延缓病情进展。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老年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加重次数。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的患者等更应重视预防接种,通过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从而稳定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