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的一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规律进食、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有根除幽门螺杆菌(合并感染时用四联疗法,儿童需谨慎)、用保护胃黏膜药物(中和胃酸等)、用促进胃动力药物(有消化不良症状时用,特定基础疾病患者需谨慎);定期监测包括定期胃镜检查(观察病变情况,特定人群需密切关注)和病理活检(明确病理改变,据结果调整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减少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例如,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应减少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维生素能够参与胃黏膜的修复等生理过程。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必须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长期吸烟饮酒会使萎缩性胃炎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癌变风险。
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包括胃黏膜的修复。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进而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2.心理调节: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从而加重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冥想、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改善心理状态。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更要注重心理调节,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使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减弱。
二、药物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萎缩性胃炎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目前常用的是含有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改善胃黏膜的炎症,阻止萎缩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癌变的风险。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四联疗法的基本方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般不优先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选择药物。
2.保护胃黏膜药物:如铝碳酸镁等,这类药物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同时还能吸附胆汁等物质,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胃黏膜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退行性变化,使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
3.促进胃动力药物:当患者出现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可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促进胃动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空,缓解患者的腹胀等不适症状。但对于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促进胃动力药物需要谨慎,因为某些促进胃动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节律等,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基础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定期监测
1.胃镜检查: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胃镜。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萎缩的程度、是否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迹象。对于有家族遗传史、年龄较大(如50岁以上)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胃镜检查结果,因为年龄较大以及有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风险。通过定期胃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病理活检:在胃镜检查时通常会同时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对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以明确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如萎缩的分级、是否存在异型增生等。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中重度异型增生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干预甚至考虑手术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