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治法包括肺经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肺脾气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益肺脾通利鼻窍、湿热蕴结型用黄芩滑石汤加减清热利湿化浊通窍;外治法有滴鼻法用具疏风清热通利鼻窍中药滴鼻液及穴位按摩如按揉迎香穴、按摩印堂穴;生活调护包括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甜食等、起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鼓励儿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过敏体质儿童避免接触过敏原。
一、中医内治法
(一)辨证论治
1.肺经风热型
多因风热之邪侵袭,肺失清肃所致。常见症状为鼻塞,涕黄或黏白,量多,嗅觉减退,伴发热,咳嗽,咽痛等。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原则,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荆芥穗辛散表邪;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利咽。此型多见于儿童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初期,年龄较小儿童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需根据具体症状调整药物剂量。
2.肺脾气虚型
患儿多因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表现为鼻塞,涕白黏,量多,嗅觉减退,伴气短,咳嗽无力,自汗,易感冒,面色萎黄等。治疗宜补益肺脾、通利鼻窍,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补益脾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陈皮理气和中。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用药时要考虑其脾胃功能较弱,药物剂量需谨慎调整,避免过于滋腻碍胃。
3.湿热蕴结型
多由湿热之邪蕴结鼻窍、腺样体部位。症状有鼻塞,涕黄浊,量多,有臭味,伴头痛,胸闷,口苦,小便黄等。治法为清热利湿、化浊通窍,可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黄芩清热燥湿;滑石、通草清热利湿;茯苓、猪苓健脾利湿;大腹皮行气利湿;白蔻仁芳香化湿。儿童患者中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易导致湿热内生,此型在较大儿童中可能更常见一些,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
二、中医外治法
(一)滴鼻法
可选用具有疏风清热、通利鼻窍作用的中药滴鼻液。将药液滴入鼻腔,儿童滴鼻时需注意体位,一般采取仰卧头低位,使药液能充分接触鼻腔黏膜。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太配合,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通过滴鼻,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病变部位,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二)穴位按摩
1.迎香穴按摩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旁。用食指或拇指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按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日常护理中进行操作,年龄较小的儿童也可尝试,通过按摩迎香穴可以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减轻鼻塞等症状。
2.印堂穴按摩
印堂穴在两眉之间。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印堂穴,频率适中,每次按摩1-2分钟。按摩印堂穴有助于调节肺气,对于肺经风热等证型的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儿童患者均可进行此按摩,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三、生活调护
(一)饮食方面
对于患有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易生湿热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蛋糕等。年龄较小的儿童饮食需要家长精心调配,确保营养均衡且符合患儿的消化能力,例如对于婴幼儿,要选择适合其月龄的辅食,逐渐添加富含营养的食物。
(二)起居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儿童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维持室内温度在20-25℃,湿度在50%-60%左右。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因为感冒容易诱发或加重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随时调整穿着。
(三)预防方面
鼓励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年龄较小的儿童运动时需要家长陪同,选择适合其年龄和体能的运动方式,确保运动安全,同时对于过敏体质儿童,要注意家居环境的清洁,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