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时尿失禁是性交或性高潮时不自主尿液流出属压力性尿失禁特殊类型,原因有盆底肌肉松弛(年龄增长、妊娠分娩)、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先天性、医源性)、其他因素(生活方式、疾病),应对有非药物干预(盆底肌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就医评估治疗(就医检查、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女性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后、男性老年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表现
性生活时尿失禁是指在性交过程中或性高潮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流出现象,属于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在腹压增加(如性交时的盆底肌肉收缩、腹压变化等)时尿液不自主漏出。
二、可能的原因
1.盆底肌肉松弛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萎缩、松弛。例如,女性40岁以后盆底肌肉力量逐渐减弱,在性生活时腹压变化可能使尿道括约肌控制尿液能力下降,引发尿失禁。
妊娠与分娩: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对盆底肌肉和筋膜造成长时间压迫,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胎儿过大时,会进一步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据统计,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性生活时尿失禁的风险比未分娩女性高。
2.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可能存在先天性尿道括约肌发育不良情况,使得其在正常腹压下就难以有效控制尿液,在性生活这种腹压有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尿失禁。
医源性因素:如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可能损伤尿道周围的神经和肌肉,影响尿道括约肌功能,导致性生活时尿失禁。
3.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便秘会增加腹压,进而影响盆底功能,增加性生活时尿失禁的发生风险;过度肥胖者,腹部脂肪多,腹压相对较高,也容易在性生活时出现尿失禁。
疾病因素: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会影响控制排尿的神经传导,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能刺激尿道,使尿道敏感性增加,在性生活时易引发尿失禁。
三、应对与建议
1.非药物干预
盆底肌训练: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女性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来锻炼盆底肌肉,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大小便的动作),每次收缩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男性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盆底肌肉收缩训练,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失禁情况。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者,应适当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避免长期便秘,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以降低腹压。
2.就医评估与治疗
就医检查:如果频繁出现性生活时尿失禁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包括盆腔检查等),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针对性治疗: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盆底肌肉松弛导致,除了盆底肌训练外,可能会考虑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如电刺激治疗等;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
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蹲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哺乳期女性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要注意动作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产后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训练,有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性生活时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需评估风险收益比),以维持盆底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坚持盆底肌训练,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盆底健康状况。
2.男性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若出现性生活时尿失禁,要考虑前列腺疾病等可能,应及时就医排查。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其他不适。同时,要关注自身整体健康状况,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