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过敏性湿疹有皮肤外观表现分急亚慢三期,急性期有边界不清红斑、密集丘疹、水疱,亚急性期红斑丘疹色变浅、有鳞屑、轻度浸润,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减退,伴有明显瘙痒致婴儿烦躁哭闹搔抓,好发于头面部、四肢伸侧、躯干,不同年龄阶段、过敏原刺激及个体差异等会致症状表现有差异,护理要遵儿科安全原则依不同阶段采取措施。
一、皮肤外观表现
1.急性期表现
红斑:婴儿的脸部、颈部、四肢等部位首先可能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这是由于皮肤受到过敏原刺激后,局部血管扩张引起。例如,接触到某些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后,皮肤早期就会出现这种红斑表现,红斑颜色可为淡红色至鲜红色不等。
丘疹:在红斑基础上很快会出现密集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丘疹顶部可能会有少量浆液性渗出。这是因为皮肤炎症反应导致表皮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形成小的隆起性病变。
水疱:严重时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会发展为水疱,水疱大小不一,疱液清亮。这是由于皮肤表皮内液体潴留形成,水疱壁较薄,容易破裂。
2.亚急性期表现
红斑、丘疹颜色变浅:红斑颜色由鲜红转为暗红,丘疹也不再那么鲜红,颜色相对暗淡。
鳞屑:皮肤表面会出现较多鳞屑,这是因为急性期炎症后表皮细胞代谢加快,角质层脱落形成鳞屑,鳞屑可呈细小的片状或糠秕状。
轻度浸润:皮肤有轻度的浸润现象,即皮肤纹理变粗,皮肤稍微增厚,这是由于炎症持续,皮肤组织处于修复和增生状态。
3.慢性期表现
皮肤增厚、粗糙:皮肤明显增厚,质地变得粗糙,犹如砂纸样。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皮肤真皮层纤维组织增生,表皮角化过度。例如,婴儿过敏性湿疹如果反复发作,就容易进入慢性期,皮肤增厚情况较为明显。
苔藓样变:皮肤出现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形成多角形的丘疹融合成片,外观类似苔藓。这是慢性湿疹的典型表现,由于长期瘙痒,婴儿不断搔抓,进一步加重皮肤的病理改变。
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局部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颜色比周围正常皮肤深;也可能出现色素减退,颜色变浅。这是因为炎症过程中影响了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导致色素代谢异常。
二、瘙痒表现
婴儿过敏性湿疹通常伴有明显瘙痒,婴儿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由于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主要通过肢体动作来体现,比如不断搔抓患处,尤其是在夜间,瘙痒可能会加重,影响婴儿的睡眠和进食。这是因为湿疹引起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刺激,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如组胺等,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瘙痒感觉。
三、好发部位特点
1.头面部
婴儿过敏性湿疹头面部较为常见,尤其是额头、脸颊、头皮等部位。在脸颊部位,初期多为红斑、丘疹,然后逐渐发展。头皮部位可能出现红斑、丘疹,严重时可伴有渗出、结痂,痂皮可呈黄色油腻性,这是因为头皮皮脂腺分泌相对旺盛,与湿疹渗出物混合形成。
2.四肢
四肢的伸侧较为多见,如肘部、膝部的伸侧。在这些部位,皮肤容易受到摩擦等刺激,湿疹表现与其他部位类似,也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不同阶段的表现。例如,婴儿在活动时,四肢伸侧皮肤相互摩擦,可能会加重湿疹的症状。
3.躯干
躯干也可能出现过敏性湿疹,表现为散在或密集的红斑、丘疹等,与其他部位的湿疹表现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广。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过敏原刺激下,过敏性湿疹的症状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而且婴儿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婴儿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而有些婴儿可能症状较为严重,出现广泛的水疱、渗出等表现。同时,婴儿的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湿疹的症状表现,例如如果婴儿有明确的食物过敏病史,那么湿疹的发作往往与接触相关过敏原密切相关,症状也会更具针对性。在护理婴儿过敏性湿疹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物品刺激皮肤,根据不同症状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婴儿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