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缓解发作和控制发作药物,免疫治疗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非药物治疗包含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训练康复锻炼和心理干预,不同年龄性别等患者治疗有差异。
一、药物治疗
(一)缓解哮喘发作药物
1.短效β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急性症状,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等,通过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从而松弛平滑肌,起到平喘作用。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其起效较沙丁胺醇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3.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和心肌等,氨茶碱是常用药物之一,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发挥平喘作用,但需注意其治疗窗较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二)控制哮喘发作药物
1.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过与气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多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常用于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2.白三烯调节剂: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如孟鲁司特钠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用于轻度哮喘的控制及预防阿司匹林哮喘等。
3.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是目前控制哮喘的常用方案,作用机制同短效β受体激动剂,但作用持续时间长,可长效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4.茶碱缓释或控释片:适用于夜间哮喘发作的控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发挥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二、免疫治疗
(一)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于由变应原引起的哮喘,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一般需要持续治疗3-5年,适用于年龄5岁以上、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且明确由单一变应原致敏的哮喘患者。
三、非药物治疗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单、被套,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等;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二)呼吸训练和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功能。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同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
(三)心理干预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疾病困扰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因素又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如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哮喘患者在治疗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哮喘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女性哮喘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哮喘的治疗需要特别调整,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对于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戒烟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因为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影响哮喘的控制;有过敏病史的哮喘患者,更需要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