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等表现临床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含量升高等有诊断意义按病程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病因有胆道疾病过量饮酒暴饮暴食胰管阻塞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相对少见老年人病情重女性发病与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慢性胰腺炎是各种因素致胰腺慢性进展性炎症致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损害病因有长期酗酒胆道系统疾病遗传等不同人群也有相应特点诊断靠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怀疑应及时规范诊治。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含量升高,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等有诊断意义。
按病程分类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发病因素: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如胆石症等;过量饮酒也是常见病因之一,酒精能刺激胰液分泌增加,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高,从而引发胰腺炎;暴饮暴食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和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引发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如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管阻塞,胰管内压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液外溢进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可通过胰管钙化,增加胰液分泌并促进胰蛋白酶原激活;高脂血症可使胰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塞,还可激活胰脂肪酶加速游离脂肪酸的生成,刺激胰腺分泌;其他如感染、药物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病毒感染、先天胆道畸形等有关,起病较急,症状可不典型,可能腹痛不剧烈,但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病情往往较重,并发症多,因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且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女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总体发病机制与男性无本质区别。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发病因素:长期酗酒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促进胰液中蛋白含量增高,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石症等反复发作,可引起胰管梗阻,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内压力增高,最终引发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某些遗传性基因缺陷可使胰腺对损伤因素更为敏感;此外,代谢障碍、营养不良、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慢性胰腺炎极为罕见,多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有关;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发生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由于老年人胰腺组织本身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所以在受到致病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发病,且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女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情况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用药的安全性等问题。
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测定,血钙、血糖等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等综合判断。一旦怀疑胰腺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