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自测新冠肺炎准确性有限,自身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准确性,自测操作如抗原自测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出现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医生会综合症状、流行病学史及进一步检查结果准确判断是否感染新冠不能仅依赖一分钟自测。
一、一分钟自测新冠肺炎的准确性分析
(一)常见自测方式及局限性
1.症状自测
一些简单的基于症状的自测,如通过自我评估是否有发热(成人正常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儿童因年龄不同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婴儿直肠体温36.5-37.5℃,口腔体温36.2-37.3℃,腋下体温36-37℃)、干咳、乏力等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这种方式准确性有限,因为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例如普通感冒也会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流感也可能有发热、乏力表现,所以仅通过症状一分钟自测很难精准判断是否感染新冠。
2.抗原自测
抗原自测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也存在误差情况。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蛋白来判断是否感染。一般来说,在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抗原自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有一定要求。例如,在病毒载量较高时,抗原自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如果病毒载量低,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而且操作不当,如采样部位不正确、样本处理不符合要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一分钟内完成的抗原自测结果不能完全精准确定是否感染新冠。
二、影响一分钟自测准确性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系统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在感染新冠病毒时,可能出现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例如儿童感染新冠后,可能发热症状相对不典型,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这会影响基于症状一分钟自测的准确性;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发热等典型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导致通过症状自测难以准确判断。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群,呼吸道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和炎症,在感染新冠病毒时,咳嗽等症状可能与吸烟引起的呼吸道不适混淆,影响通过症状自测的准确性。而长期缺乏运动、体质较弱的人,感染新冠后出现乏力等症状时,也难以准确区分是新冠感染还是自身体质原因导致,影响症状自测的准确性。
3.病史因素
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的症状重叠,干扰基于症状的一分钟自测判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出现乏力等症状时,也不容易单纯通过症状快速准确判断是否为新冠感染引起。
(二)自测操作因素
1.抗原自测操作
如果进行抗原自测时,采样部位不正确,比如鼻腔采样时没有到达合适的深度,可能采集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导致假阴性结果。另外,样本处理过程中,如滴加样本液的量不符合要求、混合样本的时间和方式不当等,都会影响抗原自测的准确性,而这些操作在一分钟内可能因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出现偏差。
三、更准确的新冠排查建议
(一)对于出现可疑症状者
1.进一步就医检查
当通过一分钟自测怀疑可能感染新冠时,无论症状轻重,都应该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虽然需要一定时间出结果,但能更精准地确定是否感染。对于儿童,核酸检测是明确是否感染新冠的重要手段,要确保采样过程规范,以获取准确结果;对于老年人,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2.综合评估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接触过新冠感染者、是否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等)以及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来准确判断是否感染新冠。例如,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接触史、活动轨迹等情况,结合核酸检测结果来明确诊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除了核酸检测外,还会考虑基础疾病与新冠感染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
总之,一分钟自测新冠肺炎准确性有限,不能完全依赖一分钟自测来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可疑情况时应及时通过进一步的医疗检查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