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引起发烧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环境调节)、体温监测与物理降温(监测体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针对咽炎的治疗(局部治疗含漱液漱口、咽喉含片,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对症、细菌感染合理用抗生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密切监测病情、老年人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孕妇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儿童来说,充足的休息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在患病期间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良好的休息能促进恢复。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喉部的不适。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有助于湿润咽喉,缓解因咽炎引起的咽喉干燥等症状,也有利于体温的调节,因为水分可以帮助散热。
2.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一般18-22℃)和湿度(50%-60%)。干燥的空气会加重咽喉部的不适,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可能有利于细菌滋生。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室内环境的舒适,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空气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霉菌等有害物质。
二、体温监测与物理降温
1.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体温的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一般在36-37.3℃之间(口温),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之间(口温)。可以使用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如每4-6小时测量一次,以便及时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
2.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适用于体温在38.5℃以下的患者。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即可。对于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受凉。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患者的额头、太阳穴等部位,利用凝胶的物理吸热作用来降低头部温度,从而起到辅助降温的效果。退热贴使用方便,对于儿童来说较为舒适,但要注意定期更换退热贴,保持其降温效果。
三、针对咽炎的治疗
1.局部治疗
含漱液漱口: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进行漱口,每日多次。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部,减少细菌滋生;复方硼砂含漱液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能缓解咽炎引起的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儿童在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避免误咽,可在成人帮助下进行漱口。
咽喉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这类含片具有清咽利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咽炎引起的咽喉不适。但要注意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避免发生误吞等情况。
2.病因治疗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则需要根据病情适当使用抗生素。不过,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对于儿童,要特别谨慎使用抗生素,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急性咽炎引起发烧时,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所以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在进行物理降温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冻伤等情况发生。同时,儿童的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咽炎引起发烧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在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体温骤降等情况导致病情加重。
3.孕妇
孕妇患急性咽炎引起发烧时,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如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治疗措施。如果需要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