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是肌性囊状器官位于小骨盆前部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肌层是逼尿肌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常见疾病有膀胱炎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有排尿困难血尿等;膀胱肿瘤病因不明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等;保健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适量饮水避免憋尿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相关检查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检查前需适度憋尿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适用于怀疑膀胱疾病患者属有创检查检查后需注意相关情况。
膀胱是一个肌性囊状器官,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其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当膀胱空虚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皱襞消失。肌层由平滑肌构成,称为逼尿肌,有协助排尿的作用。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正常成人膀胱的容量一般为300-500毫升,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约400毫升)时,会产生尿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完成排尿过程。
膀胱常见疾病
膀胱炎
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且靠近肛门,更容易发生膀胱炎;性生活、憋尿、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也可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
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下腹部疼痛。急性膀胱炎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治疗:一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氧氟沙星等(具体药物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同时,患者应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膀胱结石
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膀胱结石多与营养不良有关,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较为常见;继发性膀胱结石常见于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尿道狭窄等疾病,由于尿液潴留,晶体物质沉积形成结石。
症状: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和尿痛。排尿过程中结石堵塞尿道内口可导致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
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的结石,X线平片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适度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膀胱镜取石等方法治疗。
膀胱肿瘤
病因: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吸烟、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为间歇性发作。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诊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治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膀胱灌注化疗等。
膀胱的保健
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女性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适量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有助于尿液的稀释和排出,减少有害物质对膀胱的刺激。避免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对于男性,要注意前列腺的健康,因为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影响膀胱功能;对于女性,在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减少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老年人膀胱功能有所减退,要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儿童时期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膀胱,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饮水量和排尿频率,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膀胱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波对膀胱进行检查,可清晰显示膀胱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以及膀胱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优势: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对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价值。在检查前需要患者适度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更好地观察膀胱内部结构。
膀胱镜检查
原理: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包括黏膜有无病变、肿瘤的部位和形态等,并可进行活检。
适用情况:适用于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怀疑膀胱疾病的患者。但膀胱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检查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血尿、尿痛等情况,保持尿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