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的诊断需通过详细采集病史询问症状表现及相关情况,进行直肠指检等体格检查,开展前列腺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运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必要时的其他检查,综合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准确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烧灼感,是否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排尿异常情况,是否有会阴部、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部等部位的疼痛不适,以及是否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同时,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近期是否有尿道器械检查史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前列腺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成年男性前列腺炎的症状相对较为典型,而儿童前列腺炎相对少见,但也需仔细询问相关情况。有不洁性生活史的患者,需警惕性传播感染相关的前列腺炎可能。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炎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直肠指检可以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有无压痛等情况。正常前列腺大小约为4cm×3cm×2cm,质地韧,表面光滑,无压痛。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可能会出现体积改变,质地变硬,有压痛等表现。但在进行直肠指检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时需特别谨慎,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2.其他体格检查:还可能包括泌尿系统的检查,如检查尿道口是否有分泌物,阴茎、阴囊等部位是否有异常等,但这些检查相对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炎的诊断特异性较低。
三、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检查
常规检查:通过按摩前列腺获取前列腺液,进行显微镜检查。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丰富。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前列腺液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要结合多次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前列腺液获取相对困难,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细菌学检查:可以通过分段尿及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等方法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例如,采用四杯法进行细菌培养,分别收集初始尿、中段尿、前列腺按摩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进行细菌计数和培养,根据不同标本的细菌情况来判断感染部位和病原体。
2.尿液检查
尿常规: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如白细胞轻度升高。但尿常规可以用于排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如尿路感染等。对于儿童患者,留取尿液标本需要注意方法,避免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判断。
尿沉渣检查:可以进一步观察尿液中细胞等成分的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炎症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超声可能无特异性改变,或可见前列腺回声不均匀等表现。超声检查对于评估前列腺的大体结构有一定帮助,尤其对于排除前列腺其他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前列腺炎中,超声检查也可作为辅助评估的手段,但需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等问题。
2.CT及MRI检查: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炎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CT或MRI检查,但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与其他盆腔疾病鉴别诊断时,可能会考虑进行CT或MRI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但相对费用较高,且对于前列腺炎的诊断并非首选检查方法。
五、其他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前列腺炎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能还会进行其他检查,如尿流率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情况。尿流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排尿的流速、尿量等情况,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排尿梗阻等有一定帮助。但尿流率检查结果也会受到患者排尿时的主观因素等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才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前列腺炎。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