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感冒是常见外感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四季均可发病以风邪为主可夹其他邪气致病症状多样以对症治疗为主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风寒感冒因风吹受凉致病因人体劳累腠理疏松等发病秋冬多见中医以辛温解表为原则有相应症状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调养特殊人群也需注意。
一、概念定义
伤风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又称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相对多见,病情一般相对较轻。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属中医病证范畴,多在劳累过度、寒夜露宿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而发病,秋冬季节较多见。
二、病因病机
伤风感冒: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其中以风邪为主,可夹寒、热、暑、湿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卫表不和而发病,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没有明显的季节和体质倾向性,任何人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都易患。
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后,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发病,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体质较弱、平时不耐寒的人群相对更易罹患。
三、症状表现
伤风感冒:症状多样,初期主要有咽部不适、干燥、打喷嚏、鼻塞、流涕等,流涕多为清水样,随后可能出现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部分患者可有低热或无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乏力等,一般病程较短,1-2周左右可自愈。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
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等,舌苔薄白,一般发热程度相对伤风感冒可能稍明显,但全身症状中恶寒表现突出,儿童患风寒感冒时,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不愿进食等情况,且病程相对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感受风寒到出现上述症状有一定时间演变。
四、诊断鉴别
伤风感冒:主要依据症状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正常或稍高,病毒分离等检查可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所致,但一般临床主要靠典型症状及发病情况综合判断,与其他类型感冒在病毒感染相关检查支持下进行区分。
风寒感冒:依据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诊断,患者有明显风寒侵袭的诱因,结合恶寒重、发热轻等典型症状及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与风热感冒等其他中医感冒证型通过症状的寒热属性等进行鉴别,如风热感冒一般发热重、恶寒轻、流黄涕等,与伤风感冒在病因及部分症状细节上有区别。
五、治疗与调养
伤风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可适当选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但需遵循安全用药原则,儿童用药更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一般病情较轻者通过自身免疫力可逐渐恢复。
风寒感冒:中医治疗多以辛温解表为原则,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但使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同时,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多喝热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暖和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充足的休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伤风感冒或风寒感冒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护理上要更加细致,伤风感冒时要密切观察体温等变化,避免因感冒引起高热惊厥等情况;风寒感冒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病情加重,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成分。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无论是伤风感冒还是风寒感冒,都要更加重视。伤风感冒时可能更容易引发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风寒感冒时,由于其体质多偏虚,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保暖和休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孕妇:孕妇患感冒时,无论是伤风感冒还是风寒感冒,用药需格外谨慎。伤风感冒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为主;风寒感冒时,中医用药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无危害的药物或疗法,同时要注意保暖和定期产检,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