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肿原因有心源性因素包括老年人群心脏功能减退及有心脏病史人群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非心源性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儿童重症肺炎、成年人ARDS)、中毒人群误吸有毒气体、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时及大手术术后患者;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包括体位调整让患者坐位双腿下垂、吸氧给予高流量等,病因治疗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分别对基础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等进行相应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及使用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等。
一、肺水肿的原因
(一)心源性因素
1.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左心室排出量减少,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引起肺水肿。例如,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血压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发生心源性肺水肿。
2.有心脏病史人群: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的人群,心脏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在某些诱因下,如感染、劳累等,心脏负荷加重,引发肺水肿。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水肿。
(二)非心源性因素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儿童:儿童患有重症肺炎时,肺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通透性增加,液体和炎性物质渗出。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肺水肿。
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受到严重损伤,如溺水、吸入有害气体等,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进入肺间质和肺泡。
2.中毒人群:
各年龄段:误吸有毒气体(如氯气、氨气等),这些有毒气体可直接损伤肺组织,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例如,在化工厂工作时意外接触高浓度氯气,就可能迅速出现肺水肿症状。
3.其他因素:
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时,孕妇的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肺循环压力升高,同时血管通透性改变,容易发生肺水肿。而且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心、肺等器官的负担较常人更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大手术术后患者:术后患者可能因为液体输入过多、肺组织受到手术创伤等因素,引发肺水肿。例如,大型胸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加上液体管理不当,容易出现肺水肿。
二、肺水肿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体位调整
所有人群:让患者采取坐位,双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水肿。例如,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采取坐位后,能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吸氧
各年龄段: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缺氧状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无创呼吸机或有创呼吸机给氧,增加肺泡内压力,减少液体渗出。比如ARDS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给氧能改善氧合。
(二)病因治疗
1.心源性肺水肿
有心脏病史人群: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治疗,如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善心肌供血,可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例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2.非心源性肺水肿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性肺炎选用敏感抗生素;对于ARDS患者,除了抗感染外,可能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
中毒人群: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对于氯气中毒患者,可使用碱性溶液进行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对于氨气中毒患者,可使用弱酸溶液雾化吸入。
(三)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各年龄段: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但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例如,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呋塞米后,尿量增加,肺淤血症状改善。
2.血管扩张剂
老年人群: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但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低。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肺水肿患者,使用硝普钠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