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理化因素(空气污染、冷空气刺激、化学物质刺激)、过敏因素、其他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年龄、生活方式)。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都可引起支气管炎,其中常见的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在冬季较为常见,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而引发支气管炎。病毒可直接侵犯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等病理改变。
研究表明,在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约有30%-50%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后会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制,使呼吸道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
2.细菌感染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可侵入支气管引发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性支气管炎多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中。细菌感染会引起支气管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脓痰等症状。
有数据显示,在细菌性支气管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感染占细菌性病因的40%左右,细菌感染会导致支气管黏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可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支原体感染后会黏附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反应,导致支气管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
研究发现,在儿童支气管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所不同,其炎症过程涉及免疫细胞的复杂相互作用。
二、非感染因素
1.理化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可刺激支气管黏膜,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使支气管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支气管炎。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冷空气刺激:突然吸入冷空气可导致支气管痉挛,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和繁殖,从而诱发支气管炎。尤其是儿童,其呼吸道黏膜较娇嫩,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在寒冷季节,儿童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就是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使支气管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化学物质刺激: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如吸烟产生的烟雾、工业化学试剂等)可引起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反应。吸烟是导致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和清除功能,使呼吸道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炎。有研究指出,长期吸烟者患支气管炎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
2.过敏因素
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可引发支气管炎。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真菌孢子等。当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痉挛,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出现咳嗽、喘息等支气管炎的症状。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容易出现支气管炎发作,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息等。
研究显示,在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约60%-70%与尘螨过敏有关,过敏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炎往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过敏原的接触程度密切相关。
3.其他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支气管炎。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其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支气管炎就是其中之一。
年龄因素: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黏膜娇嫩,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更容易发生支气管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纤毛运动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也容易患支气管炎。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增加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例如,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使呼吸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而长期缺乏运动则会使心肺功能下降,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