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血尿是肉眼能观察到尿液呈血色或洗肉水样出血量较多,可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引起,需进一步行泌尿系统超声、CT、膀胱镜等检查;镜下血尿是尿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需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可由轻度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结核等引起,需进一步行泌尿系统超声、CT、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肾活检对明确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重要但有创伤性需谨慎选择。
一、定义与外观表现
肉眼血尿:是指肉眼能观察到尿液呈血色或洗肉水样的情况,出血量通常较多,一般每1000ml尿液中含1ml以上血液时即可呈现肉眼可见的血色。例如,当泌尿系统存在较大量的出血病灶时,如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导致严重损伤黏膜出血、泌尿系统肿瘤等情况,尿液外观可明显发红。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尿液中存在红细胞。一般需要离心尿液后,取沉渣在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即视为镜下血尿。比如,一些轻微的泌尿系统炎症早期,或者某些隐匿性的泌尿系统病变,可能仅表现为镜下血尿。
二、检测方法及原理
肉眼血尿:主要通过直接观察尿液外观来初步判断,若尿液颜色异常发红,首先考虑可能存在肉眼血尿情况。
镜下血尿: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具体操作是收集尿液标本后进行离心处理,使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沉淀,然后取沉渣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数量等情况。其原理是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清晰观察到尿液中极少量的红细胞。
三、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肉眼血尿常见病因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较大量出血,从而引起肉眼血尿。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男性相对更常见于某些类型结石,比如尿酸结石在男性中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或高嘌呤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风险。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容易发生坏死、破溃,引起出血,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患膀胱癌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几率。
泌尿系统感染: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等,炎症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可引起较明显出血,出现肉眼血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女性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镜下血尿常见病因
轻度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轻度感染时,黏膜损伤较轻,出血量少,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多表现为镜下血尿,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可能诱发肾小球疾病。
泌尿系统结核:早期泌尿系统结核病变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多见于中青年人群,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既往有结核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生活方式中免疫力低下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四、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检查建议
肉眼血尿临床意义及检查:肉眼血尿提示泌尿系统出血较明显,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是否有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CT检查对于发现泌尿系统肿瘤等病变更具优势;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对于诊断膀胱肿瘤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选择需综合考虑,比如儿童出现肉眼血尿需高度重视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因素。
镜下血尿临床意义及检查:镜下血尿可能提示潜在的泌尿系统病变,也需要进一步检查,除了上述的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以鉴别红细胞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从而帮助判断血尿是来源于肾小球疾病还是泌尿系统其他部位的病变;对于一些疑难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肾活检等检查,肾活检对于明确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等有重要意义,但肾活检有一定创伤性,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充分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