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生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导致。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患荨麻疹风险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机体免疫异常易诱发;外在因素有过敏原接触(食物、吸入性过敏原)、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药物因素、物理因素(机械性、冷热、日光刺激)以及环境因素(污染环境、环境变化影响)。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荨麻疹与遗传有一定关联。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个体患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机体更容易对各种内外刺激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一些遗传性的免疫缺陷相关基因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调控失衡,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时,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患荨麻疹的几率相对较高。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状态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更容易诱发荨麻疹。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由于甲状腺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同时伴有荨麻疹的发生,这是因为免疫系统的紊乱使得机体对多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二、外在因素
(一)过敏原接触
1.食物过敏原:常见的引起荨麻疹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鱼虾、蟹、贝类、牛奶、鸡蛋、花生、坚果等。当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例如,有些人食用海鲜后很快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进而发展为荨麻疹,这就是典型的食物过敏引发的荨麻疹。
2.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等吸入性过敏原也是引发荨麻疹的常见原因。当人体吸入这些过敏原后,呼吸道黏膜等部位的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皮肤,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例如,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花粉过敏者接触花粉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引起荨麻疹,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炎症因子,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儿童在患病毒性感冒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激活导致了皮肤的过敏反应。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荨麻疹,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细菌感染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荨麻疹的出现。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除了胃肠道症状外,可能会伴有荨麻疹的发生。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荨麻疹样反应,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血清制品、疫苗等。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该药物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症状。例如,有些人在使用青霉素后不久,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四)物理因素
1.机械性刺激:如搔抓、摩擦、压迫等机械性刺激可诱发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当皮肤受到外界的机械性刺激时,肥大细胞等会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局部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例如,穿着紧身衣物长时间摩擦皮肤,可能会在摩擦部位出现荨麻疹样表现。
2.冷热刺激:突然的寒冷或炎热刺激也可能引起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由冷刺激引起的类型,当皮肤接触冷空气、冷水等寒冷刺激后,局部会出现风团、红斑,并伴有瘙痒等症状;热性荨麻疹则是在受热后皮肤出现风团等表现。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接触冷空气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很快出现荨麻疹症状。
3.日光照射:部分人对日光中的紫外线等成分敏感,照射日光后可引发日光性荨麻疹,表现为暴露于日光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风团,并伴有瘙痒等症状。
(五)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粉尘等,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增加患荨麻疹的风险。此外,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湿度、温度的突然改变等,也可能对皮肤的免疫状态产生影响,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患荨麻疹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