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起病急早期体温高伴咳嗽气促等全身症状年长儿症状相对轻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典型症状有咳嗽气促发绀肺部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等一般治疗需保证休息体位饮食抗感染分细菌性和病毒性对症有退热止咳祛痰氧疗等还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并发症治疗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病情用药年长儿要遵医嘱配合治疗有基础疾病患儿要积极治基础病加强支持治疗。
一、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婴幼儿:多起病较急,早期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40℃左右,常伴有咳嗽,初始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部分患儿可伴有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可达40~80次/分钟,鼻翼扇动,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年长儿: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咳嗽,多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之后转为有痰的咳嗽,体温可呈中等度热或低热,一般在38℃左右,可伴有胸痛、呼吸急促等表现,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较轻,如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影响不大等。
(二)典型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是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恢复期咳嗽有痰。
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呼吸频率加快是重要的表现,不同年龄段气促的标准有所不同,婴幼儿>6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可考虑气促。
发绀:当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口周、鼻唇沟、指(趾)端发绀,是由于缺氧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引起。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
二、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体位: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18~22℃),湿度适中(60%左右)。婴幼儿可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呛咳,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二)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则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病毒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对于某些重症病毒性肺炎,可根据病毒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
(三)对症治疗
退热: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症状时,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但需注意低龄儿童避免使用不当的退热方式导致不良后果,一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止咳祛痰:可选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氧疗:对于有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的患儿,可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严重缺氧者可采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
(四)其他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吸痰,必要时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常用的雾化药物有氨溴索等。
并发症的治疗:如果出现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等相应的治疗。
三、不同人群支气管肺炎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幼儿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且要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年长儿
年长儿虽然病情相对婴幼儿可能较轻,但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嘱按时用药,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整,同时要鼓励患儿配合治疗,如正确咳痰等。
(三)有基础疾病的患儿
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支气管肺炎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肺炎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并且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