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可分为炎症性胃病、溃疡类胃病、肿瘤性胃病、动力障碍性胃病,炎症性胃病包括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诱因接触史者易患,病理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改变)和慢性胃炎(分非萎缩性和萎缩性,非萎缩性病因有Hp感染等,萎缩性部分与自身免疫有关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病理表现不同);溃疡类胃病包括胃溃疡(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病因与Hp感染、胃酸过多、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等有关,各年龄段有相关危险因素者易患,病理溃疡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洁净)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病因是Hp感染和胃酸过多,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病理溃疡较浅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性胃病包括胃息肉(分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炎性和增生性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腺瘤性有恶变倾向属癌前病变,各年龄段多胃镜发现无明显症状)和胃癌(常见恶性肿瘤,病因与Hp感染、遗传、饮食习惯、环境等有关,中老年男性高发有家族病史风险增加,病理分腺癌、腺鳞癌等类型);动力障碍性胃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不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常见女性可能有差异,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易患,表现消化不良症状但胃镜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和胃轻瘫(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可由糖尿病、手术、某些药物等引起,糖尿病病史较长患者常见,各年龄段以成年患者为主,表现胃排空延迟及相关症状)。
一、炎症性胃病
(一)急性胃炎
多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引起,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过量饮酒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病理上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改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明确诱因接触史者易患。
(二)慢性胃炎
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等,Hp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较高患病率,我国成人中Hp感染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壁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理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浅层的炎症细胞浸润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有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等改变。
二、溃疡类胃病
(一)胃溃疡
多发生在胃角和胃窦小弯,病因主要与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等有关,Hp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胃酸过多则会消化胃黏膜形成溃疡,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易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上述相关危险因素者更易患病。病理上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洁净。
(二)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主要病因也是Hp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是关键因素,因为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承受胃酸侵蚀的能力相对较弱,Hp感染同样可损伤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病理上溃疡较浅,呈圆形或椭圆形。
三、肿瘤性胃病
(一)胃息肉
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多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腺瘤性息肉有一定恶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二)胃癌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Hp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饮食、食用熏烤腌制食物等)、环境因素等。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且有家族胃癌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病理上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腺癌、腺鳞癌等多种类型。
四、动力障碍性胃病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中青年较为常见,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差异,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易患。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但胃镜等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二)胃轻瘫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胃轻瘫病因不明,继发性胃轻瘫可由糖尿病、手术、某些药物等引起,糖尿病患者中胃轻瘫较为常见,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成年患者为主。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出现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