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窦部常见可累及全胃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多数情况不严重少数情况需重视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与感染等有关要培养良好习惯女性特殊时期症状可能波动需特殊处理老年症状不典型要定期体检注意饮食和药物影响需规范管理。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又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组织学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常以胃窦部最为常见,也可累及全胃。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这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Hp可通过其产生的毒素、酶等损伤胃黏膜屏障;另外,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像长期吸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精神紧张等也会诱发该病。
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
1.多数情况不严重
症状表现相对较轻:很多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消化不良症状,如偶尔的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反酸等,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如Hp感染的规范根除治疗等),病情容易得到控制,预后较好。例如,单纯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往往能明显缓解。
一般不会迅速进展为严重疾病:相较于萎缩性胃炎等情况,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生胃黏膜癌变的风险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它,如果不进行合理干预,病情可能会逐渐发展,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或者出现一些并发症等情况。
2.少数情况需重视
伴有高危因素时: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Hp耐药、存在严重的不良生活方式且无法纠正、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时,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并且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胃黏膜的损伤可能会持续存在,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时:当患者的上腹部疼痛频繁发作且程度逐渐加重,或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就需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有可能提示病情出现了变化,比如可能合并有溃疡、出血等情况,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不同人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特点: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多与感染因素有关,比如Hp感染,另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等也可引发。症状可能不太典型,有的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部分患儿可能诉说上腹部不适,但表述可能不准确。
注意事项: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规律饮食。如果怀疑儿童有Hp感染相关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因为儿童用药有其特殊性,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防止再次感染Hp。
2.女性人群
特点:女性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情况与男性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可能在一些特殊时期,如经期、孕期等,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症状可能会有所波动。比如孕期女性可能因为激素影响以及胃肠蠕动减慢等原因,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加重,出现更明显的腹胀、反酸等表现。
注意事项:女性在经期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为寒冷刺激导致胃部不适加重。孕期女性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关症状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妇产科医生和消化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孕期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胃肠功能。
3.老年人群
特点:老年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可能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黏膜防御修复能力下降以及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有关。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以消化不良、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胃部情况。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胃黏膜产生的影响,如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时,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并密切观察胃部症状。
总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情况下病情相对可控,但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规范的管理,包括积极寻找病因并去除、改善生活方式等,对于有特殊表现的人群要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关注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