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附睾炎(细菌等感染、青中年多见、睾丸疼痛等)、睾丸炎(附睾炎蔓延或血行感染、儿童及青少年高发、睾丸迅速肿大疼痛等)、尿道炎蔓延感染(病原体逆行感染、性活跃青中年易患、伴尿道炎症状);非感染性因素有睾丸扭转(解剖异常诱发、青少年多见、睾丸剧烈疼痛等)、精索静脉曲张(静脉回流受阻、青中年多见、阴囊坠胀疼痛等)、外伤(阴囊受撞击等、各年龄段可发、睾丸局部疼痛肿胀等)、睾丸肿瘤(机制不明、中青年及儿童可患、睾丸逐渐肿大疼痛等)、鞘膜积液(液体分泌吸收失衡、各年龄段可发、阴囊坠胀疼痛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附睾炎
1.发病机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附睾,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性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久坐等因素可能增加附睾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性生活频繁且不注意卫生的男性,附睾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年龄与性别影响:任何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但青中年男性更为多见。男性由于生殖系统结构特点,相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附睾炎相关感染。
3.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睾丸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域,同时附睾部位会出现肿胀、压痛,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二)睾丸炎
1.发病机制:多由附睾炎蔓延所致,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腮腺炎病毒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约20%-30%会并发睾丸炎。
2.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是腮腺炎病毒引发睾丸炎的高发人群,男性发病,女性不会发生此类因腮腺炎病毒导致的睾丸炎。
3.症状表现:睾丸迅速肿大、疼痛,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为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睾丸炎,还可能有腮腺肿大的相关表现。
(三)尿道炎蔓延感染
1.发病机制:尿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可逆行感染至睾丸,引起睾丸炎症。不安全性行为是尿道炎及后续睾丸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2.年龄与性别影响:性活跃的青中年男性更容易发生因尿道炎蔓延导致的睾丸感染,女性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由尿道炎逆行感染睾丸的情况。
3.症状表现:除睾丸疼痛外,可能伴有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等尿道炎相关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睾丸扭转
1.发病机制:睾丸与精索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睾丸发生扭转,阻断睾丸的血液供应。剧烈运动、阴囊受到外力撞击等可能诱发睾丸扭转。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青少年,新生儿及成年男性也有发生,男性发病,女性无此情况。
3.症状表现:睾丸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放射,同时睾丸肿胀、抬高睾丸时疼痛加剧,是泌尿外科急症,需紧急处理,否则可导致睾丸缺血坏死。
(二)精索静脉曲张
1.发病机制: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因素会加重精索静脉曲张。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女性不存在精索静脉曲张相关问题。
3.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阴囊坠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在站立、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可影响睾丸生精功能。
(三)外伤
1.发病机制:阴囊部位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导致睾丸组织损伤,引起疼痛。运动损伤、意外事故等是常见的外伤原因。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男性均可能发生,男性发病,女性无此情况。
3.症状表现:根据外伤程度不同,表现为睾丸局部疼痛、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淤血、血肿,若损伤严重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睾丸肿瘤
1.发病机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儿童也可能发生睾丸肿瘤,男性发病,女性无此情况。
3.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睾丸逐渐肿大、疼痛,疼痛一般为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可伴有阴囊沉重感。
(五)鞘膜积液
1.发病机制:鞘膜腔内液体分泌与吸收失衡,导致液体积聚。先天性鞘膜突未闭合等因素可引起交通性鞘膜积液,炎症、外伤等可引起继发性鞘膜积液。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男性发病,女性无此情况。
3.症状表现:较大的鞘膜积液可引起阴囊坠胀、疼痛,积液量较多时睾丸被包裹,可能影响睾丸的温度调节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