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是无细胞壁的肺炎支原体儿童青少年多见起病缓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可伴肺外表现影像学见多种形态浸润影实验室检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略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助诊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高咳嗽顽固肺外表现多见需注意药物等;新冠病原体是β属冠状病毒不同人群表现异儿童症状相对轻成人多样重症有呼吸困难等老年人及有基础病者预后差影像学早期多发小斑片影间质改变实验室检血常规淋巴细胞减少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可助诊轻型普通型对症支持重型危重型需住院治疗多措施儿童新冠少数可重症要保证休息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老年人支原体肺炎易进展快有并发症需加强支持治疗关注脏器功能老年人新冠重症发生率高预后差要管理基础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给个体化治疗。
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新冠: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蛋白。
临床表现方面
支原体肺炎: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起病较缓慢,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乏力、咽痛、头痛、肌肉痛等。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
部分患儿可出现肺外表现,如皮疹、心肌炎、脑膜炎、肾炎等,多见于年长儿。
新冠:
不同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多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
成人患者症状相对多样,除上述症状外,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影像学表现方面
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少数为大叶性浸润影,偶见胸腔积液。
新冠: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实验室检查方面
支原体肺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抗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可持续较长时间。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肺炎支原体培养或核酸检测来明确,但培养周期较长,核酸检测相对快速敏感。
新冠:
血常规: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但敏感性相对核酸检测较低。
血清学检查: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治疗方面
支原体肺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如阿奇霉素等,一般需用药2-3周。
对于剧烈咳嗽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
新冠:
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等。
重型、危重型患者需住院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抗感染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抗生素)、免疫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支原体肺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儿童感染后咳嗽症状可能较为顽固,在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使用某些抗生素时要谨慎。同时,儿童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相对较多见,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新冠: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少数儿童会发展为重症,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儿童在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支原体肺炎可能导致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在治疗时要加强支持治疗,密切关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老年人新冠:老年人感染新冠后重症发生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差,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