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是肺炎非特异性表现之一但不能仅据此判断肺炎肺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病毒、支原体感染可致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也可致干咳肺炎判断还需依据症状表现如发热、气促、肺部体征等及影像学检查见炎症浸润影、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段人群肺炎病原体分布有别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肺炎判断有其特点。
一、干咳与肺炎的关系
干咳是肺炎的非特异性表现之一,但不能仅依据干咳就判断为肺炎。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
(一)肺炎可能出现干咳症状
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例如病毒性肺炎中,某些病毒感染初期可能以干咳为主要表现,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部分患者会出现干咳症状,这是因为病毒侵袭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咳嗽反射,而初期可能以干咳为主。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也常表现为干咳,支原体附着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呼吸道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从而出现干咳。
(二)其他疾病也可导致干咳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初期也可能出现干咳症状,主要是上呼吸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刺激咳嗽感受器,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病程较短,与肺炎的区别在于肺炎还会伴有发热、气促、肺部影像学改变等。
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干咳,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其发病机制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与肺炎的区别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一般无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等可协助鉴别。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干咳,患者还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与肺炎的区别在于通过胃镜检查等可发现食管-胃反流的相关病变,而肺炎有肺部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二、肺炎的其他判断依据
(一)症状表现
发热: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而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不同于普通感冒一般3-5天体温可恢复正常。例如细菌性肺炎患者多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9℃左右,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
气促:部分肺炎患者会出现气促表现,尤其是儿童患者更为明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5岁以上儿童呼吸频率>30次/分钟,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呼吸加快来代偿。
肺部体征:医生通过听诊可发现肺部有湿啰音等异常体征,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不同类型的肺炎湿啰音出现的部位等可能有所不同。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肺炎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影,这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细菌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可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可为肺间质改变,呈现网格状、磨玻璃样阴影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肺部炎症的部位、范围等情况,与干咳等症状相结合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是否为肺炎以及肺炎的类型等。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性肺炎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伴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性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升高;支原体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肺炎的可能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但不能仅凭血常规确诊肺炎。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痰培养、血培养、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来明确病原体,例如痰培养发现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即可明确是细菌性肺炎,这对于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段人群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肺炎中病毒感染相对多见,而老年人肺炎中细菌感染的比例较高等,这也需要在判断肺炎时综合考虑年龄因素。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免疫力相对较低,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来准确判断;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等特点,影像学等检查的意义更为突出,而且在判断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肺炎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