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疼痛缓解需综合措施,一般缓解包括成人尝试不同体位、儿童适当活动及成人和儿童分别适度热敷;医疗干预有成人无严重禁忌证用非甾体抗炎药、疼痛剧烈时成人谨慎用阿片类镇痛药及部分成人用α受体阻滞剂,手术有适用于适宜成人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成人复杂肾结石的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儿童需多评估,生活方式调整辅助包括成人保证充足饮水、调整饮食及儿童适量饮水、兼顾营养均衡与结石预防,需据具体情况综合处理。
一、一般缓解措施
(一)改变体位
1.对于成人:尝试不同的体位,如跳跃、走动等可能会促使结石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例如,站立、行走或上下楼梯等动作可能有助于小结石的位置改变,减轻对尿路的刺激,进而缓解疼痛。
2.对于儿童:家长可协助儿童适当活动,如在安全的环境下缓慢走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疼痛加剧。儿童因年龄小,活动耐力有限,需根据其自身情况适度进行,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
(二)热敷
1.对于成人:用湿热毛巾敷于腰部或腹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左右。热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研究表明,局部热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对缓解肾结石引起的疼痛有帮助。
2.对于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可将湿热毛巾温度调整得稍低一些,并且热敷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左右即可,同时要时刻观察儿童皮肤状况,避免烫伤。
二、医疗干预缓解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成人中无严重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一般低龄儿童不建议首选此类药物,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且有必要时才可考虑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
2.阿片类镇痛药:当疼痛较为剧烈时,成人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但这类药物有成瘾性风险,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对于儿童,阿片类镇痛药更需严格把控,只有在其他缓解措施无效且疼痛极其严重时,经儿科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因为儿童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3.α受体阻滞剂:对于部分成人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它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从而缓解疼痛。但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是否存在低血压等情况。
(二)手术干预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适宜的成人肾结石患者,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结石击碎,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儿童,需充分评估其结石情况、身体耐受等多方面因素,一般只有在结石较大、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手术适应证时,由儿科医生和泌尿外科医生共同评估后谨慎选择。
2.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一些复杂的肾结石患者,成人可能需要通过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进行此类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综合考虑结石情况、儿童自身状况等,由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决策。
三、生活方式调整辅助缓解
(一)充足饮水
1.对于成人: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使尿量维持在2000-3000ml左右,以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并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从而间接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等情况。
2.对于儿童:家长要督促儿童适量饮水,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等调整饮水量,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每天饮水量也应保证在合理范围,如学龄前儿童每天约500-1000ml左右,学龄儿童可达到1000-1500ml左右,保持尿液清亮,促进结石相关物质的排出,辅助缓解疼痛。
(二)饮食调整
1.对于成人:减少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减少牛奶、菠菜、动物内脏等的食用。高钙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增加尿钙排泄,高草酸食物易形成草酸钙结石,高嘌呤食物代谢后产生尿酸,易形成尿酸结石。合理的饮食调整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从而间接缓解疼痛相关问题。
2.对于儿童:儿童饮食需兼顾营养均衡和结石预防。要避免过度摄入高钙、高草酸等食物,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减少可能导致结石形成的食物摄入。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避免过多食用巧克力、坚果等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同时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总之,肾结石疼痛的缓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一般缓解、医疗干预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不同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