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与胃酸反流有关,中老年人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年轻人易出现)、吞咽困难(早期间歇性,随病情进展可成持续性,长期吸烟饮酒及有食管病史者易出现)、胸骨后疼痛(性质多样,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儿童表述不精确,成年人可准确描述,长期精神压力大及有心血管病史者需鉴别);非典型症状有反流(卧位等时易发生,婴幼儿表现为吐奶等,成年人伴口腔异味等,有基础疾病者更明显)、咽喉部不适(表现为异物感等,老年人和孕期女性易受影响,长期用嗓过度者更易加重);特殊人群表现为儿童可能拒食、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消瘦贫血且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孕期女性因激素等易反流需调整饮食和谨慎用药。
一、典型症状
(一)烧心
是慢性食管炎较为常见的症状,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有关。例如,进食过多过饱或者食用了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后,更容易诱发烧心感,可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灼热感,有时可向上延伸至颈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逐渐减退,相对更容易发生烧心;而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出现烧心症状。
(二)吞咽困难
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当食管炎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食管蠕动功能紊乱时,就会出现吞咽不畅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发展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在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有差异,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更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对于有食管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食管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风险相对更高。
(三)胸骨后疼痛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痛、刺痛等,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背部、颈部、肩部等部位。进食过热、过冷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疼痛的感受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儿童表述可能相对不精确,而成年人能更准确描述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可能会因为神经功能紊乱而使疼痛感觉更明显。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需注意与心绞痛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相鉴别,因为有时胸骨后疼痛可能会混淆。
二、非典型症状
(一)反流
患者可感觉有酸性物质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尤其在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更容易发生。对于婴幼儿来说,反流可能表现为吐奶、漾奶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幼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反流现象;而成年人反流可能会伴有口腔异味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睡前吃东西、进食过多等,都可能加重反流症状。有食管裂孔疝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反流症状往往更明显。
(二)咽喉部不适
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的胃酸等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的。老年人由于咽喉部黏膜本身可能有退变,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刺激而出现咽喉部不适;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咽喉部不适的情况,因为孕期腹压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反流加重,从而刺激咽喉部。生活方式中,长期用嗓过度的人,咽喉部本身处于相对敏感状态,更容易因反流而加重不适。
三、特殊人群表现
(一)儿童
儿童慢性食管炎可能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往往以拒食来体现进食时的不适。婴幼儿期如果出现反复吐奶、体重不增等情况,家长应高度警惕慢性食管炎的可能。这是由于儿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饮食喂养不当等因素更容易诱发食管炎。
(二)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食管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而更易出现消瘦、贫血等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而且长期的食管炎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三)女性孕期
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更容易发生反流,从而出现烧心、反流等症状。而且随着孕期进展,子宫增大,腹压增加,也会加重反流对食管的刺激。在孕期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食用过多易导致反流的食物,如油腻食物、巧克力等,以减轻症状。同时,由于孕期用药需要谨慎,对于药物的选择要更加严格,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缓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