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分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轻症多自限预后良好诱因有胆道疾病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重症少见凶险死亡率高与胆道疾病大量酗酒胰管梗阻等有关慢性是各种原因致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慢性进展性炎症致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损害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痛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病因与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发病机制急性因各种病因致胰管内压增高或胰酶异常激活消化胰腺组织慢性因长期炎症刺激致胰腺组织纤维化实质萎缩胰管变形狭窄或扩张等诊断方法有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发病后一定时间升高血清脂肪酶对就诊晚的有价值血常规重症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生化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等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是首选但对深部病变显示不清CT对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可显示胰腺形态改变胰周渗出情况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一、胰腺炎的类型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患者经及时的支持、对症等治疗后,多数在1-2周内康复,不留后遗症。常见诱因有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道感染等)、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在儿童中,可能因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遗传因素等引发,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病毒源,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的身体状况,若有胆道问题应及时处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较少见,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除了胰腺的水肿、出血,还可累及周围组织和器官,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病往往与胆道疾病、大量酗酒、胰管梗阻等因素相关。在老年患者中,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等,加强支持治疗。
2.慢性胰腺炎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消化不良、脂肪泻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等)。病因多与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在长期饮酒的人群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需要提醒这类人群严格戒酒。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胆道问题,预防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女性患者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积极控制病情,降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二、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1.急性胰腺炎
正常情况下,胰液中的酶原在胰腺内是无活性的,当各种病因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或者胰酶被异常激活,例如胆道结石梗阻胰管,胆汁反流入胰腺,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化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进而激活其他胰酶,如脂肪酶、淀粉酶等,这些活化的酶对胰腺组织自身进行消化,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在儿童中,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胰腺细胞的代谢等途径,引发胰酶的异常激活。
2.慢性胰腺炎
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实质萎缩,胰管变形、狭窄或扩张等。例如长期酗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异常和胰管内蛋白沉淀,导致胰管梗阻,进而引发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因素可导致胰腺组织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逐步破坏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三、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急性胰腺炎,但轻症者可能仅轻度升高。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并且特异性较高。
血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核左移。
生化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等。血钙降低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有关,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但受肠气干扰,对胰腺深部病变显示不清。在儿童中,可通过B超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等情况,对于怀疑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可同时查看胆道有无结石等。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可显示胰腺的形态改变、胰周渗出情况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在CT下可表现为胰腺广泛坏死、胰周大量渗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