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膀胱炎有尿频(膀胱受炎症刺激致黏膜敏感排尿次数多)、尿急(膀胱黏膜受炎症刺激致逼尿肌不稳定难控尿意)、尿痛(炎症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排尿时刺激受损黏膜疼痛)、血尿(炎症致膀胱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尿液)症状;慢性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炎症持续致膀胱黏膜长期受刺激)、下腹部疼痛(膀胱及周围组织长期受炎症影响刺激周围神经疼痛)表现,不同年龄及生活方式对其症状有影响。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其症状有所不同:
一、急性膀胱炎症状
1.尿频
表现:患者会频繁地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短时间内可能需要多次如厕。例如,正常情况下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急性膀胱炎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可能达到10次以上,夜间也可能多次醒来排尿。
影响因素:与膀胱受到炎症刺激有关,炎症导致膀胱黏膜敏感性增高,稍有尿液积聚就会引发排尿冲动。年龄方面,儿童由于膀胱容量相对较小,急性膀胱炎时尿频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可能因为膀胱功能减退等因素,尿频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但本质是炎症刺激膀胱所致。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大量饮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尿频,但这是身体正常的排泄反应,炎症本身才是导致尿频的根本原因。
2.尿急
表现:患者一旦有尿意,就很难控制,必须立即去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比如,正在工作或休息时,突然产生强烈的尿意,必须马上找到厕所排尿,否则就会来不及。
影响因素:同样是膀胱黏膜受炎症刺激,使得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无法正常储存尿液。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尿急症状相对男性可能更为突出;年龄上,儿童急性膀胱炎时尿急症状也较明显,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对其影响更大;生活方式中,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会加重尿急症状,因为精神因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
3.尿痛
表现:排尿时尿道会出现疼痛感觉,疼痛程度不一,可为烧灼感、刺痛等。例如,排尿开始时疼痛明显,也可能整个排尿过程都有疼痛。
影响因素: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尿液通过时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疼痛。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尿痛感受可能不同,但本质是炎症引起的黏膜刺激。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尿痛不适;老年人可能因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尿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炎症存在时黏膜刺激是客观存在的。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因素可能导致膀胱炎发生,进而引发尿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尿痛的发生。
4.血尿
表现:尿液可呈现粉红色、红色或洗肉水样。轻度的血尿可能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重度的则肉眼可见明显的血色。
影响因素:炎症使膀胱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到尿液中。年龄上,儿童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的特点;老年人出现血尿时需要排除其他更严重疾病的可能,如泌尿系统肿瘤等,但急性膀胱炎也是导致老年人血尿的原因之一。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膀胱炎发生的风险,进而可能引起血尿,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免疫力。
二、慢性膀胱炎症状
1.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
表现:与急性膀胱炎相比,慢性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持续存在,时轻时重,会反复出现。例如,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症状缓解,但过段时间又会再次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影响因素:炎症处于持续存在的状态,膀胱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膀胱炎更容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一定退化等因素有关;儿童慢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生活方式中,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不按时排尿等,可能会加重慢性膀胱炎的症状,导致反复发作,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慢性膀胱炎的症状。
2.下腹部疼痛
表现:患者下腹部会有隐痛或胀痛感,疼痛位置相对固定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域。
影响因素:膀胱及周围组织长期受炎症影响,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年龄上,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下腹部疼痛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炎症对下腹部组织的刺激是共同的原因。儿童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活动和情绪,老年人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因为身体其他基础疾病而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生活方式中,长期的便秘等情况可能会加重下腹部的不适,因为肠道与膀胱相邻,便秘可能会对膀胱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等影响,进而加重炎症相关的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