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的因素包括内在的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外在的接触性过敏原(植物性、动物性、化学性)、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内在遗传因素使家族有过敏体质倾向的人易发病,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成年人免疫系统失调也会引发过敏;外在接触性过敏原如花粉、植物、昆虫、动物毛发等,化学性的化妆品、洗涤剂等;食入性的蛋类、奶类、海鲜类、坚果类;吸入性的室内尘螨、霉菌和室外花粉、柳絮杨絮等都可导致皮肤过敏。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过敏体质的遗传倾向,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那么个体发生皮肤过敏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物质决定了机体的免疫系统特点,使得部分人群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位点与过敏相关的免疫细胞功能调节等方面有关联,携带这些基因的人群在接触过敏原时,更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二)免疫系统异常
1.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相对较为脆弱和不稳定。例如,婴儿的Th1和Th2细胞免疫平衡尚未完全建立,Th2细胞功能相对亢进,使得机体更容易倾向于发生过敏反应。在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不能恰当调节,从而引发皮肤过敏,常见于婴儿湿疹等情况。
2.成年人免疫系统失调:成年人若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疲劳、营养不良等状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调。比如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对过敏原的抵御和反应出现异常,引发皮肤过敏。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免疫系统本身存在紊乱,也更容易并发皮肤过敏症状。
二、外在因素
(一)接触性过敏原
1.植物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飘散。春季的树花粉、夏季的草花粉、秋季的weed花粉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桦树花粉是常见的春季过敏原,当人体接触或吸入花粉后,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
某些植物接触:如漆树、荨麻等,接触其汁液或植株后,部分人会出现接触部位的皮肤过敏,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症状。这是因为这些植物中含有的特殊化学物质可作为过敏原,引起接触性皮炎。
2.动物性过敏原
昆虫叮咬:蚊虫、螨虫、跳蚤等昆虫叮咬人体后,其唾液中的物质可成为过敏原。例如,被蚊虫叮咬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的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大片肿胀、水疱等。螨虫是常见的室内过敏原,接触尘螨及其排泄物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
动物毛发、皮屑:猫、狗等宠物的毛发、皮屑中含有过敏原蛋白,接触后可导致过敏体质人群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等。对于有宠物过敏史的人,即使短时间接触宠物,也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3.化学性过敏原
化妆品:一些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成分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某些人使用含有特定香料的护肤品后,面部会出现红斑、肿胀、瘙痒等过敏表现。
洗涤剂:如洗衣粉、洗洁精等中的化学成分,接触皮肤后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经常接触洗涤剂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等,手部皮肤更容易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红斑等。
橡胶制品:某些人对橡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接触橡胶手套、橡胶鞋等橡胶制品后,手部或脚部等接触部位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二)食入性过敏原
1.食物
蛋类: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成分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儿童食用鸡蛋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面部、颈部等部位的红斑、风团,伴有瘙痒。
奶类:牛奶中的酪蛋白等蛋白质可引起过敏,婴儿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湿疹、腹泻、呕吐等过敏症状,其中皮肤过敏表现为面部、头皮等部位的红斑、丘疹。
海鲜类:虾、蟹、贝类等海鲜中的蛋白质容易导致过敏,食用后可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严重时可能出现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
坚果类:花生、杏仁、核桃等坚果也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食用后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等。
(三)吸入性过敏原
1.室内吸入物
尘螨:尘螨主要存在于室内的灰尘、被褥、枕头、沙发等处,其排泄物是重要的过敏原。人们在呼吸过程中吸入尘螨排泄物,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
霉菌:室内潮湿环境容易滋生霉菌,如青霉、曲霉等。吸入霉菌孢子或其代谢产物可导致过敏,引发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红斑、瘙痒等。
2.室外吸入物
花粉:如前文所述,不同季节的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被人体吸入,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风团等。
柳絮、杨絮:在柳絮、杨絮飘散的季节,其纤维及表面附着的物质可引起过敏体质人群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