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指前列腺受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发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的病分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慢性非细菌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四类各有特点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治疗根据类型及患者年龄等情况分别采用抗感染、综合等治疗方式需综合多因素诊断治疗早期规范对改善预后重要。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指前列腺遭受病原体感染或遭受非感染性因素而引发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一、分类及特点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如经尿道器械操作。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起病急,表现为寒战、高热、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明显。
年龄方面,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都可能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生活方式上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有不洁性行为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尿道器械检查史的人群也易发病。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常由急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疗演变而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有时可有血精,会阴部、下腹部隐痛等。
年龄上成年男性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可能诱发,有急性前列腺炎病史未规范治疗的人群易发展为此型。
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有关。症状多样,包括骨盆区域疼痛,可出现在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异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还可能伴有性功能障碍等。
成年男性高发,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压力大、性生活不规律等是常见诱因,心理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等也可能与之相关。
4.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患者无主观症状,仅在前列腺液、精液、前列腺组织活检或前列腺切除标本中发现有炎症证据。
各年龄段成年男性都可能存在,生活方式上若健康体检时发现异常前列腺相关检查结果但无明显不适时需考虑此型,可能与机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二、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具体表现、既往疾病史(如是否有急性前列腺炎病史)、生活方式(如是否久坐、是否有不洁性行为等)、用药史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男性,询问重点有所不同,中青年男性需重点询问性生活及泌尿系统器械检查情况,老年男性则需关注是否有前列腺增生等相关疾病史。
2.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肿大、压痛明显,质地柔软,有波动感;慢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可饱满、增大或缩小,质地偏硬,有结节等。
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不同年龄男性直肠指检的配合度可能不同,需耐心沟通。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炎的类型。
血常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他:如精液检查等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情况时可能有相应异常发现。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病鉴别。不同年龄男性前列腺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老年男性需重点排除前列腺增生、癌等病变。
三、治疗原则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大量饮水等一般支持治疗。
年龄较小的成年男性用药需谨慎,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男性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抗生素治疗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需选用能穿透前列腺包膜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等,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中医中药治疗等。
不同年龄男性治疗时需考虑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和基础疾病情况,中青年男性可能更注重性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老年男性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和药物对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
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物理治疗等。
年龄较小的成年男性心理因素可能相对较少,但生活方式调整很重要,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老年男性需特别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时药物选择需谨慎。
前列腺炎是一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早期规范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