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及根据血氧情况氧疗,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抗生素,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祛痰,还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肺部感染的治疗特点,儿童要谨慎选药密切观察,老年人需综合基础病并加强护理,孕妇要谨慎用药监测母子情况且保证营养。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饮食方面要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含量高的瘦肉、鱼类、蛋类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均衡。例如,婴幼儿要保证奶量的充足,同时可逐渐添加合适的辅食。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糖尿病,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饮食上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避免血糖波动影响肺部感染的恢复。
2.氧疗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氧疗。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给予吸氧治疗。可以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安全且有效。例如,鼻导管吸氧时要注意调整鼻导管的位置,保证通畅,避免对儿童鼻腔造成损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二、抗感染治疗
1.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细菌性肺部感染:如果是细菌性肺部感染,需要根据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例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等,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有铜绿假单胞菌等,可能需要选用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对于儿童细菌性肺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应尽量避免。
病毒性肺部感染:对于病毒性肺部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可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例如奥司他韦等,但要注意用药时机,一般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对于儿童病毒性肺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真菌性肺部感染:如果是真菌性肺部感染,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要根据真菌的种类和感染程度合理选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调整剂量并监测肝功能。
三、对症治疗
1.退热
对于发热的患者,如果体温不超过38.5℃,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方法正确,对于儿童,温水擦浴的部位要合适,避免擦浴时间过长导致儿童不适。如果体温超过38.5℃,在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禁忌证。例如,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老年人发热,要注意其身体的耐受性,避免过度退热导致虚脱等情况。
2.止咳祛痰
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以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祛痰药物可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止咳祛痰药物,并且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例如,儿童使用糖浆类祛痰药物时,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准确给药,避免误服过量。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在使用祛痰药物的同时,要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等,以帮助痰液排出。
四、特殊人群肺部感染的治疗特点
1.儿童肺部感染
儿童的免疫系统和生理机能与成人不同,在治疗肺部感染时要更加谨慎。例如,儿童肺炎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在抗感染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
2.老年人肺部感染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肺部感染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康复。
3.孕妇肺部感染
孕妇肺部感染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孕妇中相对安全。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儿的胎心、胎动等。孕妇的营养状况也很重要,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支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