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通常为一定范围谷草转氨酶正常参考值也有相应范围当两者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有肝细胞损伤等情况常见导致其升高的原因有肝脏疾病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骨骼肌疾病等其临床意义包括谷丙转氨酶倾向反映细胞膜损伤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可能提示线粒体受损需进一步完善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检查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考虑先天性代谢疾病等老年人要考虑多种慢性疾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需结合具体病史等综合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一、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通常为5~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参考值通常为8~40U/L(不同检测方法、不同实验室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当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等情况。
二、常见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一)肝脏疾病相关
1.病毒性肝炎
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使得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释放入血,从而引起两者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患者中,大部分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
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病毒性肝炎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时,有时症状相对隐匿,但也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成年人感染后症状相对多样,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可能较为明显。
2.脂肪肝
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等因素可导致脂肪肝。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损伤,进而使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释放增加。肥胖人群尤其是儿童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转氨酶升高的概率也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并发脂肪肝,出现转氨酶异常。
3.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等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长期饮酒的成年人,尤其是有多年饮酒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相对风险更高。
4.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等)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不同,比如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使用某些药物时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有基础肝病的患者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时,风险也会增加。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1.心肌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受损时,谷草转氨酶升高更为明显,因为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相对较高。但谷丙转氨酶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年龄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2.骨骼肌疾病
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等情况。骨骼肌细胞受损时,也会释放转氨酶,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剧烈运动后的人群,尤其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出现转氨酶短暂升高,一般休息后可逐渐恢复;而患有骨骼肌疾病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可能是持续性的。
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检查
(一)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升高更倾向于反映肝细胞的细胞膜损伤,谷草转氨酶升高如果明显,可能提示肝细胞线粒体也受到损伤。两者的比值等也有一定参考意义,比如在酒精性肝病时,谷草转氨酶升高往往比谷丙转氨酶更显著等。
(二)进一步检查
当发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肝脏超声检查、血糖、血脂检测、心肌酶谱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来明确具体病因,例如通过肝脏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是否有脂肪肝、肝硬化等情况;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等。
四、特殊人群情况需特别关注
(一)儿童
儿童出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情况。比如某些遗传性肝病患儿可能在较早期就出现转氨酶异常,需要详细询问家族遗传病史,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同时儿童的饮食、用药等情况也需要特别关注,比如是否有误服药物、不合理的营养补充等情况导致肝脏损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转氨酶升高时,要考虑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如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服用多种药物的概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增加;同时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对损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仔细评估用药史,排查是否由药物引起,并关注是否存在隐匿性的肝脏疾病,如隐匿性病毒性肝炎等。
总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病史、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的进一步诊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