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CT报告单基本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肺叶分布、肺段情况)、病变形态(渗出影、结节影、空洞影、条索影)、病变范围(累及肺叶数、病变面积占比);相关征象意义有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影内充气支气管影,提示肺组织实变支气管尚通畅)、胸腔积液征(观察胸腔内液体密度影及量等,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提示炎症严重)、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情况(观察淋巴结大小,增大可能为炎症反应性增生或其他病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与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支原体抗体等)结合来明确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
一、肺炎CT报告单的基本观察内容
(一)病变部位
1.肺叶分布:观察肺炎累及的肺叶,如右肺上叶、左肺下叶等。不同肺叶的病变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原体感染或病情特点。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有时易累及肺大叶,而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能更易分布在肺下叶等部位。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阶段肺炎的好发部位可能有差异,新生儿肺炎可能累及双肺较多部位。
2.肺段情况:进一步看病变累及的具体肺段,这有助于更精准判断病灶位置。比如某一肺段出现炎症渗出等改变,结合临床症状等可辅助诊断。
(二)病变形态
1.渗出影:表现为肺内密度增高的模糊影,CT上呈磨玻璃样或实变样改变。如果是磨玻璃样渗出影,可能提示炎症处于早期,渗出以液体为主;如果是实变影,往往意味着炎症相对较重,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在老年患者中,肺炎的渗出影可能因为机体反应相对较弱等因素,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动态观察。
2.结节影:肺部出现结节状的密度增高影,结节的大小、形态等需要关注。如果是多发结节影,要考虑是否为血行播散性肺炎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肺炎结节影,需警惕合并真菌感染等可能。
3.空洞影:肺部出现含有气体的透亮区,可见于某些化脓性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空洞的壁薄厚、内壁是否光滑等对判断病因有帮助。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出现空洞影要高度警惕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
4.条索影:肺部呈条索状的密度增高影,可能是肺炎吸收后遗留的纤维瘢痕改变。如果是新出现的条索影合并其他炎症表现,可能提示肺炎处于恢复过程中或有新的炎症活动。
(三)病变范围
1.累及肺叶数:统计肺炎累及的肺叶数量,单侧肺还是双侧肺受累。例如单侧肺多个肺叶受累,病情相对较重。对于儿童,双侧多肺叶受累的肺炎可能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等更明显,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2.病变面积占比:大致估算病变在肺部所占的面积比例,这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面积占比大的肺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肺炎CT报告单中相关征象的意义
(一)空气支气管征
1.定义及意义:在肺实变影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等情况,提示肺组织实变但支气管尚通畅。当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时,多提示炎症累及肺实质,且支气管未被完全堵塞。对于老年肺炎患者,出现空气支气管征要结合痰液等检查判断病原体,因为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出现空气支气管征的概率和具体表现可能有差异。
(二)胸腔积液征
1.观察要点:CT上观察胸腔内是否有液体密度影,积液的量多少等。肺炎合并胸腔积液可能提示炎症较为严重,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等。对于儿童患者,肺炎合并胸腔积液需要注意是否为脓胸等情况,要结合临床症状如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综合判断。如果是大量胸腔积液,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胸腔穿刺等检查明确积液性质。
(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情况
1.淋巴结大小:观察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的大小,淋巴结增大可能提示存在炎症反应性增生或有其他病变如肿瘤等转移。如果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轻度增大,伴肺炎表现,多考虑为炎症引起的反应性淋巴结增大。但对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肺炎同时淋巴结增大,需警惕肿瘤肺转移等情况。在儿童肺炎中,淋巴结增大也可能是感染累及淋巴结导致,要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感染症状等综合分析。
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1.与临床症状结合:将CT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相结合。例如,患者有高热、咳嗽、咳痰,CT显示肺大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考虑肺炎链球菌肺炎。对于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有轻度咳嗽或无明显发热,但CT显示肺部有明显炎症改变,也需要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儿童肺炎临床症状相对多样,有的以喘息为主要表现,结合CT病变情况判断是喘息性肺炎还是合并感染等情况。
2.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参考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结合CT肺部炎症表现,多提示细菌感染性肺炎。而如果支原体抗体等检测阳性,结合CT肺部间质性改变等表现,要考虑支原体肺炎可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出现肺炎,CT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HIV病毒载量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感染情况及制定治疗方案。



